他曾经一身绿军装,一穿就是23年;如今60岁的他,用一个老兵的情怀,让一座曾经垃圾满沟、山体破碎的荒山,华丽蜕变为满山苍翠、风景怡人的“山顶花园”。他被称为“在悬崖上栽树的汉子”,他就是太原市玉泉山森林公园董事长张俊平。
“现在是深冬,你看不到漫山遍野的绿了,等春天吧。”张俊平说着,脸上便洋溢起欢喜。他说小时候家穷,没上几年学,放羊、看护山林,18岁从河北入伍到太原,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营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部队形成的,正直、爱党、爱国家,就是我根植于内心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张俊平告诉记者。
上世纪80年代,张俊平带着战士烧锅炉。为了研究出少浪费又烧得暖的法子,他钻进锅炉里琢磨,出来时只有露出的牙是白的。戏称“只懂军事化管理”的他,愣是把个锅炉房管理成能养花能养鱼的地方,卫生合格与否,要用白手套检查。
1998年,张俊平转业,创办了山西晋峰供热公司,专门承包采暖锅炉运营。最多时为150多家单位供热,员工达1300人以上,以“单位省钱,领导省心,群众满意”的准则成为行业翘楚。
2008年,每吨煤价涨到500元,而合同价只有200元。有人劝张俊平,别烧了,赔不起。张俊平却说不行,事关80多万居民的冷暖和社会稳定。这一年,他赔了7000多万元。他说,如果不是军人的信念做支撑,他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随着集中供热的大趋势,锅炉市场日渐萎缩。张俊平想做点打小就喜欢的事——种树。2011年,太原市在西山破坏比较严重的前山地区规划了30万亩、21个城郊森林公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生态新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张俊平听闻,第二天一大早,不顾亲友反对,义无反顾地签下承包合同。
那时的玉泉山,山上有50多个煤矿、30多个石膏矿,大小采石场100多处,还有7个大型垃圾场。没水没电、没路没房。雨来泥泞满地,风去灰天黑地。修路、消除垃圾山、引水……要在石头山上种树,先得用大型机械把陡峭的山坡削成斜面,再安装上能站人的木栈道,这样就能稳固土壤。接下来就是接上发电机用电锤一下一下凿坑,终于在山体上打出了600万个树坑……
土要一筐一筐背上去,粪要一袋一袋背上去,树苗也要一棵一棵背上去。在这座12平方公里的荒山秃岭上,张俊平投入近11亿元,治理山体破坏面100万平方米,治理大型垃圾场2000多亩,修建园区道路百余公里,让一座荒山从飞鸟绝迹到“风生水起”,张俊平仅用了短短8年时间。
“若坐在办公室,10倍的钱也干不成这样。”张俊平说。山上的一木一草一花,张俊平都亲自设计,亦都用脚丈量过。2017年5月,在一次实地查勘中,张俊平不慎从山坡上滑下20米,左腿被埋在土里,脚怎么也出不来,用尽力气拽出来,才看到左脚脚心已经朝上。忍着痛,他使劲将脚扭成正常状态,并将里面的骨头安上去。然后坐在坡上,继续滑到坡下。被同事强行送到医院,他竟然半夜跑了出来。“正是植树的好季节呀!”当又被“逮”回去时,他不停地说。由于骨头上的手术不能打麻药,他就咬着毛巾,出了一身的汗,竟没吭一声。之后,他被严加看管,在医院住了一个月。
军人,给了张俊平铮铮铁骨,但铁汉亦有柔情。他始终认为,公司最值钱的不是财物而是员工和作风。因为钱没了,可以带上人继续去挣;但人没了,就啥也没有了。张俊平公司现有1350名员工,其中700多名是军人,时间最长的跟着他已经32年。虽然员工平均工资八九千元,但张俊平依然心有愧疚:“他们给我奉献的是生命。他们太能吃苦,每天平均工作15个小时,背井离乡一辈子。”
如今的玉泉山已经绿化了1.3万亩,经过治理,现在下雨满地清水,刮风徐徐清风。张俊平说,看到每一棵树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望着眼前漫山的树,他说:“还剩下3000亩,我会和我的战友们、员工们继续以军人的作风,不懈怠、不等待,多栽树、多造景。”
本报记者 曹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