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是怎么推进的?”
“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有什么困难吗?”
……
2018年12月24日上午,户外虽是寒潮涌动,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办公室里却是气氛热烈。围绕山西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如何快速推进,前来“取经”的天津市国资委、税务局的同志,急切地把满是“津味”的问题连珠炮般地抛出来。
“目前,山西全省的进度是99.12%。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推进,具体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推动,签订目标责任‘军令状’,企地同责形成同频共振合力,积极筹措保障资金,狠抓督导确保落实……”全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一项项数据、一条条政策,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高春毅脱口而出。
如果把我省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比作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兵团战役,那么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就是挺立在阵地最前沿的一个“指挥所”——
2018年全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8方面38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醒目地挂在墙上。其中,企业改革处承担和涉及的有一半还多。浅灰色的铁皮文件柜里,一摞半人高的目标责任考核印证材料整齐码放,犹如军姿雄壮的队伍静待“检阅”。简易的折叠行军床靠在墙角,无声地守候着它的主人们。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2018年我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全省涉及137万户,占全国任务总量的10%左右,比排名第二的陕西省多21万户,相当于多出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部任务量。
“进度又有新突破,看来这两天就要百分百完成任务了。”高春毅感慨地对具体负责的霍振飞说,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后,每年可为省属企业节省近70亿元的资金,省属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穿着棉袄游泳的日子就会一去不复返了!没白天没黑夜地忙了两年,总算没有错过国家政策最后的“窗口期”。
“企业改革处,是个承上启下的部门。既要高点定位、通盘谋划,又必须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全处10个人负责这么一大摊子事,一忙起来好几天不着家。”看着下属们走路都是小跑的身影,高春毅有些内疚。“这不算啥,比起你参与‘1+N’文件制定时,顶着压力每天加班到半夜差远了!”霍振飞笑言。
“1+N”文件,指的是2017年我省发布的《关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和4个配套文件。这是我省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搭建起了全省国企国资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这份重若“千钧”的文件,要求参与起草者必须熟悉国家宏观以及我省实际的国企国资改革情况,还得具备极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作为从事国企国资改革20多年的国资人,亲身见证、经历了诸多的改革工作,高春毅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这份重担。回忆其时情形,高春毅不提自己参与文件制定数易其稿的艰辛,只是感叹:“非常有幸能够成为国企国资改革战线中的一员,许多专家级的领导言传身教,这个平台培养了自己。要虚心向前辈学习,接好接力棒,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我省国企国资改革作贡献。”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文件资料选编》《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新公司法100问》等专业资料,将高春毅办公室里的3个大书柜塞得满满当当。这些书籍资料与20多年的国企国资改革经验构筑了一个敢于啃硬,迎难而上的国资人。经过20多年的锤炼,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进入央企工作,信奉依靠技术、管理就能搞好企业的年轻人,已经在更高维度上成长为“向体制、机制改革要活力、要动力”的坚定改革践行者。
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启动以来,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大会小会常推心置腹地“传经送宝”,领导干部要做善于“弹钢琴”的实干家。高春毅正是这样践行的——他不畏艰险、不计得失,始终冲锋在前,带领团队不仅取得了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决定性胜利,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处僵治困”、省属企业股权转让“腾笼换鸟”、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等难啃的“硬骨头”方面,也都进展显著。
两年来,省属企业的活力、竞争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取得了近5年来的最好成绩。2017年,在我省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高春毅率领企业改革处荣获集体一等功。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
手拿新一年度全省国企国资改革“施工图”草稿,高春毅坚定地说,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既指出了目标,又提供了路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用现代企业制度把山西的国有企业打造成能遨游世界市场海洋的巨轮。
本报记者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