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脊集团生产装置一角。 王爱军 摄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转换新旧动能;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实现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一企一策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压实企业责任;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瘦身健体“处僵治困”持续加力……经过2018年的改革攻坚,我省国企国资改革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国企不改革不转型没有出路,改得慢、转得慢也没有出路。进入新时代,国企改革转型成为决定山西转型前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一组数据直观体现了其重要性:前三季度,省属国企累计实现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44%;上交税费707亿元,同比增长15.8%;非煤产业实现增加值816.8亿元,占比43.4%,同比增长17.4%;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2%和107.1%。全省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去年效益明显好转的基础上,前三个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效益创六年来最好水平。
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加速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是山西经济扭转经济下行局面的关键举措,国企无疑肩挑着主力军的重任。”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表示,今年以来我省将国企改革的出发点锁定转型发展上,坚持以改促转,取得明显成效。
我省提出,今年争取煤炭增加值比重年均下降4-5个百分点,三年后降至50%以下,以制造业为主的非煤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三年后增加到50%以上。“这些是实现煤与非煤结构反转的主要转型监测指标。”省国资委副主任贠钊说。
今年5月3日,省委书记骆惠宁主持召开省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对“改革再提速、转型再出发”进行安排部署。“这是山西省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动力不足、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制约山西省属企业改革转型进行的部署。”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朱启远说,我省为此出台了38项重点工作新的转型“施工图”,力求多点突破。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这块“硬骨头”,全省上下一心、政企协作、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摸索出了一整套符合我省省情特色的经验做法。
汲取经验深度开放
12月14日下午,深圳市国资委主任彭海斌率领18家国企负责人到访山西,与我省企业深度沟通合作事宜。基于加速开放、产业升级、构建内陆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互联互通的需求,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和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
事实上,在11月末至12月初,山西省党政代表团就前往广东、深圳、香港等地考察访问、招商互动。其间,山西充分释放深度开放、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的信号。深圳市国企代表团此番到访山西,亦是一种积极回馈。
近两年,我省新增近60个经济开发区,同时开放产业、股权,强力推进国企混改,推动深度开放。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试验区,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经验、成果足可供山西借鉴。一个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一个正在突破资源经济桎梏,山西和深圳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给两地产业合作带来更多可能。
郭保民表示,2019年我省将引入增量外部投资,推动国有资本向事关全省转型的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和上市公司集中,同时加快“处僵治困”。在国企混改方面,我省将混改层级从子公司提升到集团层面。混改范围从“靓女先嫁”扩展到“靓女、平女、丑女齐嫁”,混改方式从以债转股为主,转向主动引进外部投资、员工持股、上市及重组并购等。
在全省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这场汲取经验的“前哨战”,将作为里程碑式的存在,让人们在回望时心潮澎湃,在展望时斗志昂扬。
全面推动混改步伐
国企改革难,这其中,“混改”更是难上加难。
“多年以来,我省国企在经历粗放式规模扩张之后,一度饱受高负债之苦,面临一煤独大的问题。”贠钊表示,在控风险的前提下完成好转型使命,推进山西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严峻,必须以改革之力化解。
按照“一主三辅”产业目录的要求,聚焦主业,强化转型,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谋划和推动一批对转型发展具有战略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我省今年预计竣工投产项目32个,完成投资1508亿元。省属国企“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见诸行动,以煤炭、电力为先导,先后发布两批53个“腾笼换鸟”股权转让项目,账面资产净值约300亿元。
在10月23日的国企转型工作汇报中,郭保民表示,山西坚决推进煤炭产业“减、优、绿”工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推动混改步伐,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混改,切实破解一股独大的难题。
方向明则改革兴。省国资委为此要求,对资产负债率较高、偿债能力较弱的省属国企实施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管控。到年底,确保山西省属国企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省属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全部降至79%以下。在调整结构方面,按照与企业签订的转型“军令状”,持续跟踪督导,确保转型项目投资额占到60%以上。
改出一片新天地,迎来一番新气象。轻装上阵的山西国企,正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