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八景之天门积雪
王钦
天门关矗立太原北陲,是太原府通往晋西北的咽喉要道,位于太原尖草坪区东关口村北一华里许。天门关作为防卫关隘,其使用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叶,晋卿赵氏正是因为据有晋阳,才与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形成晋国“六卿专政”的局面,最终形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定势。“战国七雄”的赵国,仍辖晋阳地区。天门关所处的位置,恰是一道天然屏障,是赵国扼控西北的重要防线。
天门关与凌井口一道相连,互为首尾,山势险要,沟谷曲深,史称“乾烛谷”。谷的东侧崖间,旧有栈道一条,俗呼“羊肠坂”,又名“杨广道”,是隋炀帝杨广做晋王时所筑。《永乐大典·山川》记载:“杨广道在县天门关东北崖,隋文帝子晋王开此道路”。当年,杨广由此栈道北出巡游所经之“天栈”“好汉坡”等栈道险段,至今仍寻觅可见。传统戏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望丹阙而非远,挥玉鞭而且去。暮出凌井驿,夜闯乾烛谷,与母佘太君相会于天门关内的向阳店。山崖如削,谷径幽深。正是这条峡谷,使得天门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也就有了“天门积雪”的独特风光。
每逢天降大雪,天门关千峰雪飘,万壑冰封。雪,改变了森林的面貌,巍峨的群山好像起伏的波涛;雪,为山川织出了一幅雅洁的图案,成为一个动人的瑞雪图;雪,银白了大山的衣襟,万物舒适地躺在她的怀里,尽情地享受着一场无瑕的洗礼。傅山先生几度游览“天门积雪”,绘有一幅《天门积雪》图,画如美景。他在题词里写道:“天门,是府入西州路也。一峡三十里,高深寒凓,故多积雪……亦地气然耶。”“天门积雪”尽在词中。
远眺山中的积雪,它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更加衬映着大山的峻拔、巍峨。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叶,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看不到一点绿色。有的松树被大雪压弯了头,形成雪凇奇景。寒风呼呼吹来,树叶上、树枝上,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静静地观赏着,让人觉得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山川,与白雪融为一体。“剑有隐而气冲七星,珠虽潜而光照万壑。”
雪晴时,在阳光、山风、低温的共同作用下,厚厚的积雪慢慢地开始融化,形成水膜。一股寒冷的山风吹来,寒气彻骨,那水还没来得及流动,便凝成了冰层,裹住了树木、野草,裹住了巉岩、怪石……整座雪山渐渐变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冰晶世界,又像经历了万年时光的琥珀。诗曰:“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美哉,“天门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