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昔阳县李家庄乡石坪村。这里盛产无烟煤,家家户户生火做饭都用煤。记忆中,每家院子里都少不了黄土堆黑煤堆。然而做煤糕可是个苦差事,泥槽里的煤糕通常只够三四天用。每次做完饭都需要填煤糕,只见母亲用铁锹把煤糕铲到炉灶里,把整个炉口堵实,再用“火柱”(通火用的铁棍)在煤糕上戳一个眼。每次一通火,整个厨房就会灰尘四起,烟雾弥漫,呛得人睁不开眼。
2005年,我考入了县城的一所重点高中,功课越来越繁忙,回家的机会变少了。打电话回家时,母亲总是絮絮叨叨地说些家长里短。有一次,母亲说家里新添了电磁炉。我说:“那多方便,做饭也不用挨呛了。”言语间,我能听出母亲心里的欢喜,脑子里又浮现出小时候一家老小扇火门的场景来。2008年,我们举家搬到了阳泉市,市里全是煤气入户,做饭就更方便了。最高兴的还是母亲,经常见她边做饭边自言自语,“煤气就是好,既实惠又干净!”再看看家里的厨房,墙面的瓷砖洁白明亮,哪里还能见得着一丝灰尘?
2017年,“煤改气”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天然气得到大范围推广。我的老家很幸运地成为这项惠民政策的试验区。听说了这一好消息,母亲专程坐车回了趟老家。政府统一安排工人,挨家挨户在墙上打眼、铺设管道、安天然气表、发放天然气灶。年底前,家里就通了气,母亲郑重得像是参加剪彩仪式,小心翼翼地一扭开关,“噗——”蓝色的火苗一下子窜了出来。我知道,母亲心底也燃烧起了欢快的小火苗。家里的旧炉灶一下子成了老古董,灰旧的灶台静静地蜷缩在厨房的角落里,也许不知哪一天,它会被推倒拆除彻底消失。
老家炉灶的变迁史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生活进步的小缩影。老家的炉灶变了又变,我相信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
张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