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泽州县北义城镇丹河底村,从小我就是一个爱做梦的人。1984年,我9岁,随着村中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出现,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了解,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1993年高考,我以7分之差名落孙山。到外面闯天地是我那时的梦想,于是毅然选择了从军。当时,晋城市正在搞乡乡通公路建设,怀着满腔从军报国的热情,入伍前,我和所有报名的入伍青年一道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修路大军中去。饿了啃一口又硬又冷的窝窝头,渴了就着水桶喝一口地下水。望着即将开通的希望之路,虽苦犹甜。2005年,我转业到地方后,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实现,印象中家乡那条晴时坑洼颠簸多、雨天泥水糊满裤的泥土路成为历史。原来的交通工具飞鸽自行车也被幸福摩托车所取代。
我们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一条条铺上了柏油的乡村路又宽又平,整齐划一的路灯照亮了道路的每一个角落。农村住房补贴,旧房翻修改造,焕然一新。“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让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名牌家电,而且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越来越高。不光农村大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都变好了,农业管理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提高了,新农村新农民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拓宽致富路,有许多农户自己开网店,形成产销良性循环,订单应接不暇的局面。
40年过去了,这一路走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项一项成就均走在了世界前列。从家乡到城里的路程没有变,变了的是那条路!如果说昨天的路曾留下艰辛和跋涉,那么,今天的路、今天的梦,承载着更多人的幸福。
李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