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落实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之一。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有突破、有山西特点的支持政策。本报记者采访省内4位金融专家,就政策亮点、落实措施等进行解读剖析。
聚焦突出问题 真金白银纾困
解读人:竟晖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大关键环节。从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直接融资;从提高融资担保水平,到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五方面政策抓住了民营企业融资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改革创新,拿出真金白银,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态度。
筹资50亿元组建山西省民营企业政策性纾困救助基金,省市县共形成50亿元接续还贷周转资金,2个“50亿元”大手笔输血民营企业,成为政策的最大亮点。前者以市场化方式解决上市民营企业和重点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问题,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平仓风险;后者指向骨干民营企业转贷问题,通过低成本的接续还贷服务,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健全信贷支持机制,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营造好环境。融资难融资贵,突出表现在民营企业融资总量占比低,贷款审批环节多、耗费时间长、提交材料繁琐、融资成本高等方面。为此,《意见》提出加大授信支持的一揽子措施。下一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将建立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网络平台对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监管协调等机制,加强融资对接服务,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对红名单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对严重失信、长期违约、恶意拖欠的企业,公开曝光,取消已有的荣誉和补贴。通过扶优限劣,提振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信心。
提高融资担保水平,抓住破解融资难的“牛鼻子”。特别是2019年底前将山西融资再担保集团资本金增至25亿元,以后5年内每年财政安排3亿元作为资本金,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金额达到80%以上。一系列加快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硬举措,将全面提升我省融资担保水平,极大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资本市场补短板,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送上“大礼包”。《意见》在我省2015年已出台的相关奖励基础上,对企业上市挂牌等财政奖励翻倍,为民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同时,针对我省实际,布局发展各类基金,为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带来股权资金,为转型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