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线桥,是我市横跨汾河的第19座大桥,将成为二青会举办期间前往场馆的重要通道。昨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十号线桥的主桥沥青铺设完成,双向六车道的桥面宽阔且平整。目前,大桥整体施工已进入最后的冲刺收尾阶段,一座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跨汾河大桥已然呈现在市民面前,正式通车指日可待。
一条巨龙横跨汾河
记者驱车沿滨河东路南行,直达十号线桥的东端。从远处望去,十号线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汾河两岸,拱桥是传统特色明显的古老桥型,形如彩带、态似彩虹,优美的弧线清新悦目,气质典雅,给人一种富有弹性的力度感。这些细节,凸显了大桥造型的独特性。
随后,记者跟随施工人员,来到东端立交的引桥处,这里正在沉井施工。“这个沉井原来就有,用于污水的排放。新建大桥时,地下的污水管网全部更换成直径3米的大口径管线。”施工人员介绍,这处沉井的深度为十余米,目前对沉井实施抽水作业,之后再把两个专用气囊放下去,临时封堵排污口。最后,利用顶管工艺,将新敷设的管线与沉井相连通。今后,这里将成为东侧主引桥的一个排污口。
主桥双向六车道
从东引桥向西步行,很快来到十号线桥的主桥处。可以看到,主桥桥面已经完成沥青铺设,仅剩下路面的划线作业。目前,施工人员正冒着严寒天气,抓紧时间对匝道实施收尾作业。
记者注意到,站在十号线桥上,向北遥望,是正在建设的通达桥;向南眺望,则是新建中的迎宾桥。三座大桥,造型各异,两两相望,彼此间隔均约3.5公里。另外,紧邻十号线桥的北侧,是二青会水上运动中心终点塔和媒体中心,这座建筑宛如一座“帆船”矗立在汾河岸畔。
“与迎宾桥、通达桥相比,十号线桥属于全对称造型,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现场技术人员表示,这座大桥的施工难度在于钢拱的拼接精度,因为都是“场外预制,现场拼装”,所以预制构件的尺寸精度必须控制在5毫米以内,稍有偏差,就会无法对接或是错位。
桥头堡大气磅礴
十号线桥一大看点是,在主桥的东西两侧对称设置了高大的桥头堡,给人大气磅礴的直观感受。
“大桥下一步会亮化装饰,其中主桥钢拱的斜腹杆交叉处,会装饰金黄色的‘纽扣’,看上去更加别致典雅。”技术人员表示,桥头堡的整体色彩为古典黄,且采用了浮雕工艺。
据介绍,这座大桥的主跨跨度为204米,下方没有桥墩,且属于下沉式拱桥,即桥面在拱的下方。这一点,使得整体外形更显优美流畅。大桥的主桥用钢8000余吨,都是拼装好后,再由两台650吨的大型履带吊相互配合,完成钢构件的“空中转体”,最终在高空精密焊接而成。此外,工程建设中,还使用了 TS30 高精度全站仪等尖端建桥设备,由此可见这座桥梁建设过程中的精致细微。
主桥上有27对、54根吊杆索,仿佛竖琴的琴弦,是主受力部位,可保证桥体的稳固性。随后,这些吊杆索将二次调试,这样才能保证受力均匀。目前,匝道的施工也基本完成,今后,这些匝道分别与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实现全互通功能。这样,车辆上桥后可通过匝道,方便地从滨河西东路上下桥以及掉头、转弯。
本报记者李涛 通讯员张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