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物:李金花,52岁,环卫工人。
受访者感言: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仅是工作条件改善了,人们对环卫工人也有了更多的体谅和尊重。
12月6日早8时,在杏花岭区政府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做保洁的环卫工人李金花。一件橘色的环卫棉服,围巾、帽子、手套“全副武装”,脸被冻得通红。
“我们凌晨3点就出来了,按要求6点以前要把街道全部清扫完,然后再看哪里不干净,随时做保洁。”
李金花老家在东北,十五六岁时来太原投奔姐姐,从此在省城安家落户。1994年,李金花通过招工成为杏花岭区环卫局的一名工人,这一干就是20余年。
在李金花的记忆中,20多年前的道路不比现在,土路居多,坑坑洼洼,给清扫带来很多不便。“坑里的垃圾不容易扫出来,有时还得用手去掏。”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土路变成了泥路,鞋底上还会粘上厚厚的泥巴;路上的黄土混着雨水变成了泥汤,溅得裤腿上都是泥点。“现在的路都是柏油马路,平整滑溜,扫起来顺畅多了。”
这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道路也是越修越多,当问及工作量是否增加时,李金花笑着说,路虽然多了,但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原因是这些年来,环卫部门配备了多辆不同类型的清扫车。如大型清扫车用于清扫城市主干道,小型清扫车用于清扫小街巷。而环卫工人主要是清扫机械无法处理干净的一些地方,比如便道,或是清扫车无法驶入的道路。“同样的路段,原先需要3个小时,如今效率提高,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干完。”
2010年,环卫局还给每个清扫队配备了电动三轮车。李金花所在的清扫队有20名工人,配了4辆电动三轮车。这些电动三轮车带着一个闭合式的箱体,既可以放清扫的工具,也可以放垃圾,还不会造成抛洒。“现在城市管理都精细化了,如果发现哪里有没处理的垃圾,数字城管部门就会派单,要求限时处理。有了电动车,我们能尽快赶到现场。”
进入冬季,每年的清雪除冰也是环卫工人颇为头疼的一项工作。原先遇到冻得如同石头一样坚硬的冰雪时,完全依靠人工用冰铲一点一点进行铲除,费力又费时,手都能磨起泡来。如果积雪较多,长时间的作业还会把鞋子、袜子弄湿,脚会冻得生疼。自从环卫部门购置了清雪除冰的专用车辆,通过抛洒融雪剂进行滚压促进融化,清雪除冰不再成为老大难。
采访当日正碰上降温,寒风刺骨。李金花把记者带到了五一路一座公厕的管理室接受采访。管理室内有暖气,还可以烧热水,环卫工人有需要可以歇歇脚。
李金花说,近年来,很多单位如银行、商场、饭店等,都免费为环卫工人等室外工作者提供饭菜加热、热水、爱心座椅服务,再也不用像之前总吃凉饭了。在李金花看来,人们对他们的体谅和尊重,是她感受到的最温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