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范珉菲)11月16日,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议上,我国首次为太原市杏花岭区窑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10个新成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
长期以来,由于归属不明确,我国58万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存在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经营不畅等多种问题。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折股量化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从2018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对全国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着手进行规范登记,并赋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今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统一的“身份证”,不仅具有法人地位,还可以开设银行账户、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去年5月,杏花岭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0个试点县区之一,杨家峪街办、中涧河乡和小返乡的44个村(社区)涉及改革。该区采取模板引路、清单倒逼、村民商议方式分3期梯次展开。目前,44个村(社区)改革工作全部完成,共清查资源性资产15.91万亩,经营性资产12.36亿元,非经营性资产24.16亿元;确认成员14245户39276人,成立44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1个乡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其中,窑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率先为881名成员分红72793元。为推动改革,该区成立区、乡、村三级改革领导(工作)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保障、村民主导、全员参与的改革氛围。聘请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全程参与清产核资工作,通过账物比对、账证比对、账表比对、与国土部门比对、与财政部门比对、与林业部门比对等“六比对”,实现集体资产账实相符。
在成员界定环节,通过摸底,杏花岭区梳理出60种成员类型,依据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提出“依法依规合理登记、世代农户上门登记、户地分离询函登记、无户无地不予登记、群众认可大会登记”口诀和“七保留七丧失”指导意见,确保成员界定准确无误。量化设股注重公平性,重点考虑户籍、土地、村龄等因素,由各村(社区)制定股权设置方案,全区共有38种股权设置情形,通过股权设置的差异性解决成员界定宽容性带来的矛盾和差距。
杏花岭区坚持问题导向,对在改革中破解的万余个问题进行梳理,将具有借鉴意义的236个问题汇编成册,编制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36问》,成为解决改革问题的“活字典”,为各村解决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