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张志军教授长期研发紫苏新品。从实验室到农田到市场,小小紫苏为农民增收和全省经济转型带来利好
夫妇结缘紫苏
“紫苏是亚洲特有药食兼用油料植物,苏籽、苏叶、苏梗均可入药,全身都是宝。”提到紫苏,中北大学教授张志军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张志军是中北大学生物工程学科带头人,目前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主要以药食同源植物紫苏为研究对象,开发生产保健油、α-亚麻酸、蛋白粉等产品,提取纯化精油、花青素、迷迭香酸等天然活性成分。
2004年,张志军和爱人李会珍获得浙江大学作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后,一起来到中北大学工作。“当时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刚起步,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首要难题就是准备研究什么。”几番讨论下来,俩人决定从研究植物油方向入手。
“研究植物油该从哪种作物开始?”这个疑问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有了答案。当时,省农科院教授南建福建议张志军:“紫苏种子含油率高达40%-50%,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5%-65%,居油料作物之首;茎叶含有抗氧化、抗炎、保肝等生理活性的迷迭香酸、花青素和精油等成分,是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这迅速吸引了张志军,他当场下定决心进行深入研究。交流活动后,南建福赠予了张志军自己收集的部分紫苏资源。
经过努力,从2006年开始,张志军与李会珍成立课题组,踏上了研究紫苏的征程。
“学校没有额外土地做试验田,我们便在附近的村子租了2亩田来种植紫苏,开展品种试验。从紫苏育苗播种、除草施肥到田间观察记载、收获,我都带着研究生下地亲自干。”张志军开玩笑说,自己当时就跟个普通农民一样,整日与田地为伴。
12年时间,张志军课题组一直坚持“药食同源植物紫苏”的研究与产品开发。从国内外收集保存了紫苏资源36份,综合利用作物育种、农艺栽培、化学分析、分子检测技术对收集的紫苏资源进行系统筛选评价,建立了完整的紫苏资源综合评价理论体系。
研究硕果累累
“2017年中北大学获批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我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张志军对此颇为自豪。
生物工程科研师资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科技骨干加入其中。目前团队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0名,16人具有博士学位。
科研团队不断壮大的同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厚。近5年时间,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尤其“药食同源植物紫苏精深加工与产业化开发”方面,产生了系列科研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以紫苏为研究课题,培养博硕士研究生近20人,形成“品种资源—栽培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完整产业化成果,成功研发出紫苏籽粒和茎叶两大系列产品20多个。张志军的办公室里展放着近20个品种的紫苏籽,包括“晋紫苏1号”“晋紫苏2号”等自己培育的品种。
“这些紫苏籽粒直径仅2毫米左右,它们的每一部分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张志军介绍,紫苏籽粒外壳可以提取有效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籽仁可以榨油。榨油后剩余部分可制备蛋白粉、开发功能肽等。其中,“晋紫苏1号”2013年审定,含油量高达46.88%,对照品种含量是36%,适于山西中南部;”晋紫苏2号”2015年审定,α-亚麻酸含量65%以上,比对照品种高9个百分点,其特性是早熟,宜密植,适于山西中北部。
这些紫苏研究成果已于2015年被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特色油用植物紫苏的产业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于去年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特色资源开发重点项目资助。
全产业链建成
“紫苏适应性很强,且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壤土、黏壤土等均可种植。过去山西丘陵旱地大都种植玉米等高水肥作物,产量较低。如果改种适宜品种的紫苏,并在春播时保证出苗,亩产可达到100公斤-150公斤,能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张志军说,过去我省多地都有种植紫苏的传统,主要以油用为主,但因紫苏籽收购价格波动较大,销路不畅,种植一直不稳定。
去年5月,以“系列紫苏研究成果”为技术依托,由山西德御集团出资,就“药食同源植物紫苏精深加工与产业化开发”进行产学研转化合作,在晋中市榆次工业园区成立了山西省金紫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苏综合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示范项目计划投资10.3亿元,被列入山西省2018年产业转型重点工程。张志军介绍:“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后,将成为我国首个紫苏全产业链综合开发企业,并对我省功能农业建设和资源转型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金紫苏的成立也极大坚定了张志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信心。作为技术负责人,公司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里,他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省外相关企业调研学习。“当时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干劲,两个月时间去了8次西安找专业设计院对接,多次到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调研加工设备,希望各个项目能尽快实现落地。”
今年,公司先后在左权、和顺、汾西、五寨等贫困县推广种植了1.5万亩的紫苏,并与基地农民以每公斤紫苏籽10元的保护价签订种植合同,确保了农民收入。“因紫苏为药食同源植物,农民还可以享受到每亩200元—400元的中药材种植补贴,种植积极性高。”张志军算了一笔账,农民每年每亩收益可达1500元—2000元。
“金紫苏”还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公司成立一年来,张志军带领科研团队和市场销售人员先后赴美国、欧洲、上海等地参加国际展会,进行了广泛宣传。“今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欧洲食品展上,紫苏产品受到多家国外公司关注,并已拿到部分订单。”
张志军说,未来一年内,山西金紫苏公司将会全面投产,计划推广种植紫苏新品种5万—10万亩,助力山西功能农业和经济转型发展。
实习生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