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25.96%,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四大税种同步增长,第三产业税收增幅高于第二产业6.85个百分点,成为税收增长的主力军,高质量发展起势见效;
13县市区全部超额完成年度收入计划,10个县市收入规模刷新历史最高水平,10亿元以上收入县市达到6个。
本报讯(记者王少科 通讯员付永文)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吕梁财政系统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刚刚过去的2018年,吕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创出历史新高,累计完成174.8亿元,同比增长25.96%,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特别是与经济运行质量密切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消费税四大税种表现突出,实现两位数以上同步增长,反映高质量发展已起势见效。全市第三产业增幅高于第二产业6.85个百分点,成为税收增长的主力军;非煤工业增加值占到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新旧动能加速转换。13个县市区全部超额完成年度收入计划,柳林、孝义、兴县、汾阳、离石、中阳、交口、交城、临县、方山10个县市收入规模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全市10亿元以上县市达到6个。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确立的时代坐标下,吕梁脱贫攻坚再战再胜,转型发展态势强劲,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年”,不断加大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力度,推动煤焦、铝工业、白酒、大数据、文化旅游等九大产业集群化发展,搭建起了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和大数据、铝工业、焦化、文化旅游推介会以及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等六大招商平台,8个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了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获评“中国区域最佳投资营商环境城市”,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显著提升,呈现出质量效益明显改善的良好发展局面。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74.8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刷新最高纪录,再创历史新高,这是吕梁主要经济指标在2017年高基数、高增速的情况下取得的,收入规模仅次太原之后稳居全省第二,25.96%的收入增幅持续位居全省第三。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38.18亿元,增长22.38%;非税收入完成36.62亿元,增长41.58%。全市14个主要税种均保持正增长,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消费税四大税种同步增长,特别是体现企业利润的企业所得税完成64.43亿元,同比增长45.31%;第三产业完成税收65.39亿元,同比增长26.47%,高于税收整体增幅5.6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幅6.85个百分点,房地产、金融业、住宿餐饮成为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铝工业、白酒、钢铁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酒类行业在消费税中占比达到80%,非煤工业增加值占到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一煤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从各县市区情况看,13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了强劲势头,全部超额完成年度收入计划,共计完成146.88亿元,同比增长31.2%,高出全市增幅5.24个百分点。其中,柳林、孝义、兴县、汾阳、离石、中阳、交口、交城、临县、方山10个县市区收入规模刷新历史最高水平,柳林、孝义分别达到30.5亿元、28.29亿元,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柳林、孝义、兴县、汾阳、离石、中阳6个县市区总量达到10亿元以上,10个县市区收入总量在5亿元以上;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较大幅度增长,12个县市保持了两位数增长,9个县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中阳、汾阳、交城、孝义、岚县、交口等6个县市增幅均在30%以上。
吕梁市相关负责人指出,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正视全市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的实际,正视市本级财力占比较低、教育卫生等民生欠账较多的实际,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培植财源、涵养税源,有效做大财政“蛋糕”;要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民生支出,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动能转化,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稳定性,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