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岭
高原春
太岳山灵空古寺
山雨欲来
12月16日至23日,《林泉高致——刘文哲中国画写生展》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共展出刘文哲近年所作山水写生及写经作品108幅,内容多为山西境内的山川河谷。
刘文哲这位祖籍山西的画家,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编辑和美术出版工作,在三十多年“咬文嚼字”的岁月里,不仅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更加提升了他的文化底蕴,并不断提高了他对“雅”文化的认知,以及“把捏”水准。所以我们解读了他诸多画面里那些一般人所缺少的文气,乃至“雅”气。他通过编辑许多名家的美术作品,比一般人更能做到“精”“细”,甚至是苛刻的画面效果和艺术要求。这造就了他宽阔的审美视野和对美的事物“精打细算”的品性和人格魅力。
我们在刘文哲所创的精神世界里,时而沿着黄河的边线,在天上之水奔流到海不回还的气势中猜测着作者的胸怀,时而在他裁剪的现实与抽象交汇的画幅中,看到那些亘古不变的窑洞唱着黄昏婉歌继续写着。仿佛在那山圪梁梁上听着牧羊曲,还有放羊哥自我愉悦地哼着信天游的豪迈等待着妹妹的青睐。刘文哲无疑是一个精神传承的使者,他的墨饱含着对这片高原的眷恋,他的墨浸泡着他采风并掺杂着黄土与汗水的醇朴与温厚。
[画家简介]
刘文哲,祖籍山西临汾,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人民美术出版社朝花书画社画家,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九三学社北京画院理事,九三学社中央画院院委,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馆长,山西人民出版社副编审。
[名家点评]
我很提倡写生,文哲的笔墨线条的质感都是上乘,从大自然里汲取更多的元素,体现出一种新鲜、生动、活泼,像佛教中所讲的“活泼泼”。生命本就是鲜活的,学术也必须是活泼的,那么,人的精神面貌、身体状态、意识以及大自然给你的体验、信息、元素与你心灵的感应,都应该是“活泼泼”的。所谓“山川是我师,山川是我友”,说得大一点就像是天人合一,说得小一点就是更深刻地认识山川,更能表现出山川的美,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和观众,文哲这一点做到了。
文哲的笔墨技术好,出笔就脱俗即含芬芳,这种芬芳是他的修养与追求以及对美学的认识。这跟他的修炼分不开,跟他的人品也分不开,所以画如其人,表里如一,这就是文哲的可爱之处。
他选择画山水是对的,因为整个的中国画尤其是唐宋以后,山水画是一个大宗,画家多,作品多,大家关注的都是山水画。我认可他的选择,人在不断变化,但江山是依旧的。像我画人,衣帽服饰、在做什么、是什么人,年代不同内容也不一样,这就是一个短暂的时空。但江山不会改变,我情依旧,这是一个真正永恒的主题,所以他选择得很好。他有小而精到的作品,也有大气磅礴的篇章。甚至他写的经文,立刻就庄严肃穆,让整个环境氛围及人都跟着改变了。文哲的笔墨凸显了自己的作风,是一种自由拙朴的作风,不刻意去讨别人的好,甚至用的青绿也很少。国画本没有高下雅俗之分,只有个人的不同。他已经画出了自己的不同,用笔浑厚,出字正宗。我觉得国画家有3个阶段,先是画出自己的面貌外在,再是能画出自己的个性,除了技法之外并带入自己特有的符号,第三阶段则是画出自己的本性。当艺术家们都能各自画出本性的时候,也许这世界人类的艺术就会更丰富吧。当然,它还是要建立在基础之上而不是无厘头的,文哲仍然每天大量地练字读帖,通过字来精进画,这种方法我认为完全是对的,我也是如此,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就好了。
——范扬(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先不看画,先看这个人,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的是积淀。认识文哲太多年了,从他最开始创作就认识,那时候跟现在比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越来越沉了,他的状态与这些年的创作令我欣慰。我在艺术圈子里是有情结的,文哲从开始到现在一步步的变化我看在眼里,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国画的情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报,做艺术不容易,但看到作品时候的那种回报,看到你今天得到的回报都非常令人感慨。文哲的展览我肯定要来看,他的画里有一种潜在的东西,艺术的那种即兴与尽兴很有意思。我在这里看的时候,用眼一扫这些画,就能分出文哲创作它们的年代。他现在的画作越来越进入状态。写生是写生、创作是创作,两者还不太一样,一看就能发现区别,甚至留白都特别有意思,恰到好处。留白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好多人画得一点白都没有,实际上是想留白却不敢留。留白了,写字写什么,这都不是简单的事,文哲处理得很精妙。采风的作品有很多东西不是刻意表现,就是实实在在的,他看到的样子,也会藏一些东西,而且藏得很好,拿捏自如。
——李健(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教育培训中心原主任、李苦禅先生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