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吃得是不是优质、安全、绿色,已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省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质量引领,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紧紧围绕千方百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一目标,守住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底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和“管出来”协同推进。全省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代表的“三品一标”规模逐年扩大,农业地方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大范围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重拳出击,制度机制趋于完善,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基层监管机构全面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源头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执法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保障了全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做好生产管控,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
不管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发展角度,我省都对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走质量兴农之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标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加大标准推广力度,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质量兴农,标准先行。2017年,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生产、检测、技术推广等方面专家的作用,真正实现农业地方标准的专业归口管理,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建中。今年新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62项,全省农业地方标准已达789项,基本覆盖省内主要食用农产品种类,实现了有标可依。在长治,组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涉及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48项、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0项,使玉米、蔬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生产有标可依,以标准化促进优质化。屯留县作为长治市农业标准化创建试点县,率先出台了《屯留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意见》,编印了《屯留县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
质量兴农,品牌为重。省政府连续两年将“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列入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指标体系,今年又从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补。截至目前,今年全省新认证“三品”生产主体711家、产品1283个、面积368.03万亩,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在大同,今年将云州区黄花菜申报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使我省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4个。同时,又有7家合作社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权,增加绿色食品生产面积0.68万亩,使云州区黄花菜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3.5万亩,大同黄花菜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广大种植户切身感受到品牌产品带来的“红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同时,“三品一标”发展实现了与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深度融合。截至11月底,今年全省贫困地区已有131家生产经营主体的257个产品获证,面积104.1万亩。
做好全程监管,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化
好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质量兴农”这个中心,我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化。
2017年,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设宗旨以技术创新应用为引领,提高监督管理效能;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确保监督管理措施全落地;以数据对接为基础,实现内外部追溯有效衔接;以标准建设根本,提高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整个追溯信息平台包括系统软件开发、省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和追溯点建设三部分。平台软件涵盖了追溯、监管、监测、执法、应急、信用、大数据分析等七大系统,追溯点建设确定长治为整市推进追溯试点市,先行先试,全市共建设生产基地和农资经营店追溯点220个。同时,为了扩大追溯的覆盖面,在第一批20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布局238个生产基地建设追溯点,今年全省共完成458个追溯点的建设,为解决追溯“最后一公里”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已正式上线试运行。
省级监管追溯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产品追溯、诚信信息、监测预警、决策支撑等应用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解决了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程度不高的普遍问题。在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加工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消费者根据产品包装上的追溯标识可查询出生产档案、质量检测等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老百姓的消费信心。省级监管追溯平台不仅满足了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优质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和增加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行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做好风险评估,实现问题隐患可控化
今年我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普查,结合山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以及《山西省区域农业资源区划指导意见》等相关布局和要求,在充分考虑历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工作”的结果和结论的基础上,组织7个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围绕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及其收贮运过程等开展抽样验证和风险评估普查工作。
这次风险评估普查以“抓住重点环节、摸清主要隐患、解决突出问题、化解公众疑惑、树立消费信心、促进产业发展”为思路,实现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总体受控,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目标。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方案设计标准高,前瞻性强。专门委托国家级权威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作分析评估。二是普查地域范围广、产品种类多。验证地区涵盖了全省11个市68个县的主要“菜篮子”产品;验证的产品包括4种粮食产品、7类蔬菜产品、5种食用菌、5种水果、5种中药材和6种畜禽产品。三是产品验证参数多、抽样数量多。针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与产地环境等源头相关的主要危害因素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参数涉及72种农药残留、27种兽药残留、4种重金属、6种生物毒素等。抽检种植业样品5000批次,畜禽样品1880批次,复检样品416批次。
风险评估普查最终结果表明,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良好,各生产环节控制得当,风险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接下来将重点针对农产品生产和收贮运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关键环节和潜在风险隐患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早预警、早处理,有针对性地锁定监管重点,采取管控措施,推动风险评估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执法监管,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提供技术支撑,指导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和健康消费。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的农业发展重点,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韩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