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给全县农村学校捐赠了校服,古之河小学的学生们身着新校服,放飞心中的梦想。
宫永生、段润花夫妻在整理温室大棚收获的新鲜蔬菜。
在工作队捐资兴建的VR教室里,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畅游世界。
扶贫工作队队员梁汉(左)正在辅导王健学习操作电脑。
工作队捐赠的便携式高压氧舱派上了用场。
电商服务中心的李兴旺向员工们讲解灵丘特产的销售。
在灵丘县物流分拣中心,工作人员忙着分拣货物。
在温室大棚里研究分析土壤情况。
在清泥涧村征求乡村振兴的建议。
和农民们一起干农活唠家常。
2018年是灵丘县“脱贫摘帽”决胜之年,恰逢团中央定点帮扶灵丘20周年。20年间,团中央扶贫工作队带着党的关怀与重托,在平型关下展开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16批扶贫工作队,牢记初心使命,一批接着一批驻,一任接着一任干。73名扶贫队员用心丈量红色土地,俯身扎根太行山区,真情挥洒心血汗水,用爱温暖山庄窝铺。扶贫工作队为灵丘老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进行着一场持久的“扶贫接力”。
去年2月,团中央书记处选派的第16批驻灵丘扶贫工作队进驻开展工作,阚宝奎、梁汉、王天甲、左晗4位同志接过扶贫工作队的“接力棒”,开始了“俯身山区战脱贫、青春接力为百姓”的脱贫帮扶工作。工作队立足当地实际,拓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公益扶贫、基层团建提升的“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展开了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的精准帮扶。队长阚宝奎曾四次登门看望贫困户王健,鼓励因患过敏性哮喘病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他重新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并资助其一台电脑,让因病不能出门的他通过网络与外面的世界接轨。王健感动地说:“是团中央的真诚帮助,再次激活了我的生命。”
今年73岁的杨成寿是灵丘县第一批种植团中央扶贫工作队支建蔬菜大棚的贫困农民,靠着工作队教给的种菜新技术成为周边村庄知名的“土专家”。今年又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建起了温室大棚,每棚每年可增收2.5万元。与杨成寿一样受惠的还有燕家湾村菜农李先元,他靠工作队帮扶的大棚收入,为儿子在县城买了房结了婚,又供女儿上学。
“扶贫工作队建设的小型示范拱棚,投资小、见效快,每年增加两个月的种植期,可增收近万元。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扶,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段润花说。清泥涧村村民宫永生、段润花夫妻俩种的大棚蔬菜在冬季很是抢手,脱贫后的他们生活比蜜甜。
工作队还把最先进的新品种矮化密植、水肥一体、自动滴灌等农业技术引到灵丘山区田间地头,在红石塄乡建成月亮湾千亩有机苹果观光示范园。这些农业示范项目可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使416名贫困群众受益脱贫。
为了打通新时期销售灵丘特产的通道,工作队整合全县零散电商资源,帮助申请了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2000万元专项支持,新建成了灵丘县电商服务中心、物流分拣中心、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电商创业孵化中心,架起了农产品走向世界的“电商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工作队发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眼界和见识是短板。为此,工作队秉承“公办公益、扶贫扶智”的理念,于2018年4月在灵丘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青年之家”,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180多天参加活动的农村学生超过1000人。同时开设的“青年夜校”,累计培训50多期逾8000人次。
20年来,在团中央的倾情帮扶全面支持下,灵丘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4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5倍;灵丘的点滴发展与进步,无不凝结着团中央领导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心血。今年10月30日,团中央第16批驻灵丘扶贫工作队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阚宝奎同志代表团中央第16批驻灵丘扶贫工作队在会上做先进事迹报告。如今,灵丘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底将圆满实现“脱贫摘帽”!
本版策划:李联军 摄影报道:刘通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