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大宁县白村运用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生态造林工程再次引来一片赞叹,向全国展示了具有特色的社会、经济、生态共赢的山西经验。
12月12日,经过垣坡连绵的山路,记者站在白村地界的山上远眺,一个个鱼鳞坑有序地点缀在陡峭沟壑间,犹如一串串珍珠缠绕。近处坑窝窝里的树苗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精神。一阵感叹后,记者紧跟欣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冯还堂巡护的脚步。“现在坡上的树都是我们合作社去年种的,有3500亩呢。以前这里是石头山,一点点薄土盖在上面,十年九旱,野草都长不好。我们啥也指不上,村里人都跑到外边打工去了,一年下来除了吃喝也剩不下啥。”
白村位于大宁县曲峨镇北部垣面,下辖上白村、下白村、秋卜坪村、贺义村4个自然村,共269户,1027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432口人。自从大宁县推行生态扶贫,实施购买式造林以来,白村作为全县的试点一下子热闹了,荒山荒坡绿了,周边的人来学经验了,村民的心也热乎了。
“政府定规划标准,造林合作社承包林地种树,验收合格了,政府买林,付给种树养护的钱,几个月就能挣万把元。3年后,自家地上种好的树还归自己。我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生活,我下过煤窑、卖过豆腐、进过铁矿,像这样守着家给自己种树还发工资的好事,我们可从来没想过。”冯还堂边走边说,“开始那会儿,不管打坑还是种树,乡里给配的技术员都在一边指导,曾经的荒山荒坡在我们手里变了样。现在大家可都铆足了劲儿比着干呢。”
目前,欣达合作社有社员124人,其中111个是贫困户。2017年,社员人均造林34亩,人均年收入1.24万元。今年又在支角村种树2993亩,加上管护,预计社员人均收入仍可过万。满坡的油松、连翘、紫槐、侧柏,在他们眼里都是金饽饽。去年以来,全县新增生态林11.5万亩、经济林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3%。“为巩固造林成果,县财政从2017年起每年投资150万元,给新造林地每亩每年5元的生态效益补偿。树成活后,林农还可以获得公益林收入以及碳汇交易收入。”该县林业局局长王建平解释。下山时,欣达合作社领办人冯明星和村民冯锁平正从旁边的沟沟里走出来。“锁平不放心地里的林子,我带他看了看他‘点餐’种的杏树。树咋样?”“精神,真精神!看着这树,咱以后的日子错不了。”笑容溢满了冯锁平的脸。
我省全面推行合作社造林,3378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7.03万人,有效串联起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两个战场,也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绿色扶贫之路。让贫困群众期待的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每年安排贫困县造林任务260万亩,全部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揽实施,每年可为贫困群众增加劳务收入5.6亿元。
本报记者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