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辜月,序属仲冬。逼人的寒意,挡不住三晋大地转型发展的铿锵脚步和三晋儿女干事创业的如火激情——
塞外古都大同,年产500兆瓦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超高效率组件项目生产正忙,国际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岩棉生产线正式投产;晋商故里晋中,一期投资60亿元的中外合资底特律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正式起步,年产4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扬帆碳素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即将投产;河东大地运城,总投资30多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园区项目和夏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体系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一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认真履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大使命,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煤炭“减”“优”“绿”发展,推动能源革命率先破题
12月12日,素有“煤炭价格风向标”之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最新一期报收在571元,已连续109期稳定在每吨570元左右。
与此同时,2016年至2017年,山西累计关闭52座煤矿、退出过剩产能4590万吨。在煤炭去产能规模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全省今年将继续关闭36座煤矿,退出过剩产能2330万吨。
两组数字形成的鲜明对比,折射了省委认真履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大使命,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煤炭去产能,推动煤炭产业走“减”“优”“绿”之路和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决心和信心。
年初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一年来,全省上下对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的认识不断深化,信念进一步坚定;对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定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我省全面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推动了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截至三季度,全省煤炭先进产能5.82亿吨,比年初增加1.86亿吨,占全省煤炭生产总能力的57%,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比年初预计的50%先进产能占比,又前进了一大步。
我省认真落实国发42号文件和我省行动计划,推进能源革命在全国率先破题:制定出台《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2018-2019年行动计划》,从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深化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晋电外送规模……
能源技术革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一环。低值煤闪氢快速裂解技术试车成功,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光电转化效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针对“三高煤”的“晋华炉”引领世界水煤浆气化技术发展方向等一批能源革命关键核心技术重大专项获得突破,为我省争当“排头兵”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0月26日,省科技厅再次发布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指南。其中,能源革命产业18项,占项目总数的一半之多。 包括煤层气低产井成因机制及增产改造关键技术、低成本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等项目,内容涉及煤层气领域、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煤机装备领域、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省级层面统筹推进的同时,各地市、企业、科研院所也在跑步前进:志在打造能源革命“尖兵”的大同市,一次性就集中开工69个新能源项目;长治市以入列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为契机,重点推进潞安2GW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等项目,打造光伏制造产业集群;晋能集团把清洁能源作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和上市融资为引擎驱动产业快速转型。
9月,汇聚全球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更为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山西,打响了知名度,提供了澎湃动力。
扎实推进“转型项目年”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这里是位于古交市科技开发园区的中晋交能大数据产业聚集区项目,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电源、唯一拥有自主专线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
8月27日上午,位于山西综改示范区阳曲产业园区的山西明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视频连线——全省推进转型项目建设现场会正在这里火热召开。临时架设的一块主屏、多个副屏,将全省11个市和32个项目现场与主会场联通。11个市的主要负责人依次亮相,分别汇报本市转型项目建设情况。
转型发展、社会进步说到底要落到项目上。今年是我省确定的转型项目建设年。而这次会场、项目现场融为一体,一线研究工作、一线解决问题的创举,正彰显了省委对“转型项目建设年”的重视与期许。
为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省先后出台了《山西省转型项目建设年(2018年)行动方案》,召开全省动员会,成立转型项目建设年领导小组,制定考核办法,将目标任务逐项细化量化,一一分解落实。
在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年工作中,全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建立完善了并联审批、职能部门责任、项目化管理、协调调度、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督考核六大常态化机制,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前三季度,太原市转型项目投资625.2亿元,占比达到70.1%,居全省首位;朔州、忻州、吕梁等市普遍建立领导干部包联项目制度,开展精准招商,组织观摩检查,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大同市启动建设两大示范区工程,年内预计有100个重大转型项目落户;晋中市实行月调度、双月集中开工、季度企业家座谈、半年政银企对接的“1236”工作制度,全市转型项目投资完成346.1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4.6%……
在克服宏观、微观种种不利因素后,转型项目建设年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3.7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5%,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4个百分点;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56%,较前三季度加快5.8个百分点;全省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27.3%,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31.4%,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
一年来,全省形成了谋项目、抓项目、促转型、求进步的良好氛围,干部的作风、素质、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明年进一步开展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力推动工业的结构性反转,加快构建多元支撑产业体系
“结构性反转”,是今年我省热火朝天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高频热词,也是我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的又一次庄重“宣言”。
8月24日至25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历史性地提出在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上有大的作为,坚决实现工业的结构性反转和构建多元产业支撑。
在省属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国企国资改革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的生动局面下,省国资委再为省属企业转型发展添了一把“柴”:23户省属企业均签订了1年和3年转型发展目标责任书。
而这,已是今年继经营业绩目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之后,省属企业立下的第三份“军令状”。
按照转型目标,到2020年,省属企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2304亿元增加到3145亿元,年均增幅10.9%。其中,煤炭增加值比重年均下降4-5个百分点,增加值由2017年的1410亿元增加到1554.6亿元,占比由61.2%下降到49.4%;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2017年55.2%,逐步提高到70%以上;力争煤炭转化率达到40%以上。以制造业为主的非煤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由2017年的893.8亿元增加到1606.3亿元,占比由38.8%提高到50.6%。经过3年努力,实现省属企业煤与非煤产业“结构反转”。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摆脱煤炭过度依赖。如今,我省的这种努力正在收获回报。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税收收入完成1362.2亿元人民币。其中,非煤产业税收完成735.9亿元人民币,占税收收入比重为54%,同比增长24.2%,成为今年税收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目前,作为传统能源大省,我省努力培育的非煤产业正在凸显作用,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雏形初现。前三季度,非煤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9%。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0.6%,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9%。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3%。
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新产业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5.1%。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均保持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8.3%、14.3%。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治不忘危、兴不忘忧。面对来之不易的稳中向好、好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只要我们坚持只争朝夕的担当、抓铁有痕的作风、久久为功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任务一定会如期完成。
本报记者 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