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阳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时间:2019-01-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着孩子们的学习成长。

一张张稚气的脸蛋都在争做合格的“红领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了村民的生活点滴。

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围坐在喷香的饭菜前。

社区内,群众载歌载舞讴歌新时代。

生活点滴都是宣传的大舞台。

清洁环保的公交车成了流动的宣传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魂”有所依,才能根深叶茂;“魂”有所向,才能强基固本;“魂”有所化,“精神和物质”才能达到统一辩证。阳泉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来抓,落细落小落实,贯穿结合融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阳泉大地“暖风拂境、光照万里”。

融入公共景观 打造城市名片

“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这是半个多世纪前,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对阳泉的赞叹,同时也是一种希冀。而今,美好的诗意已经变为现实。阳泉这座如香岛般繁华、桃源般美丽的城市,更需要一种向上向善之大德引领,涵养其精神,提升其品位。
取材于郭沫若的诗句、身处主城区核心的香岛公园,于2017年被打造成阳泉市首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性主题公园,被赋予“凝聚精神力量,鼓舞人民士气”的宣传教育功能。
在香岛公园里,钟表造型组合雕塑、寓意丰富的扇子主题小品、生动贴近的“时代楷模”专栏,以及地面浮雕、灯箱、工艺品,组成了一道道文化景观,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充分体现出来。
市民漫步其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积蓄着积极向上的内生能量。一位散步的市民说:“选在公园做这样的宣传,我觉得很合适,宣传形式不错,内容也丰富。我有时带着孩子来公园里,可以一边玩耍一边给孩子讲解。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儿,在这样轻松、惬意的环境、状态下,很容易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记在心里。”
像香岛公园这样把综合性与专题性相结合,是阳泉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的设计思路。除香岛综合性主题公园外,阳泉市还建设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公园。在穿城廊道桃河公园打造“以诚为本,以信为天”的诚信公园;在核心区域的城市广场打造“德孝千秋、百善孝首”的德孝公园;在经年累月的儿童公园建设“公则生明,廉则生威”的廉政公园;在新增绿意的泉西桥下建设“章法有度,自成方圆”的法治公园;在承载历史的狮脑山公园建立“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公园等。这样一批公园的建设,既给阳泉市民带来了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眼中、心中。
阳泉市各县区也都结合自己实际,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用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设计、深刻的寓意,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功能,生动展示和记录了阳泉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更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上之力。
截至目前,阳泉已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性、专题性主题公园20多座。这些内外兼修、承载使命的主题公园,组成了阳泉又一道特色新景观,打造成阳泉又一张靓丽新名片,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传播文明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融入日常生活 沉淀精神底色

充足的覆盖和密植的渗透是思想宣传落地生根的必备条件。“抬头可见,随处能念”方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阳泉市紧紧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做细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然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
走在阳泉的各条主干道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在道路两侧的路灯杆上,悬挂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道旗;在公交候车亭,文明劝导员正在诠释着“文明、和谐”四字的含义;建筑围挡上张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道路护栏上也悬挂了近百块图说核心价值观的展板。而在小区楼道、活动广场等区域,通过有针对性地粘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公益广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到群众身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底色。
不仅如此,为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阳泉市以人员聚集能力较强的场所为突破口,在这些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商业区的商场、超市、饭店等场所内悬挂公益广告。目前共在3500多台电梯、75家大型饭店、185家中型饭店、577家小型饭店、1300家小餐饮店悬挂完成。此外,阳泉市还与银行合作,印制发放了5万余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品,主要包括杯子、扇子、鼠标垫、购物袋、卡包、扑克、抽纸等生活用品,还有定制挂历、台历等日用品,并与阳泉图书馆合作印制精装折叠册子《好家风好家训》,依托各街道、社区,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现在阳泉市民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还是休闲娱乐中,都可以看到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识、标语。

融入文化活动 增强情感认同

静态的图文于无声处浸润心灵,动态的文化以灵动的元素成风化人。文化活动,激发活力,活跃文化,是阳泉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有效的传播载体。
在2018年阳泉春晚的舞台上,81个孩子表演的《欢喜梦娃》深受观众的欢迎。该节目讲述了孩子们向可爱的梦娃学习各种礼仪的故事,寓教于乐,不仅倡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阳泉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是最主要的宣传内容。活动遍及阳泉各乡镇村庄,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料,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阳泉市郊区在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以基层群众参与度高的书法创作、迓鼓作品、实景演出等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实现“熏陶式”教育,用文艺活动的力量教育人、感化人。
此外,阳泉市还组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根据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通知要求,结合阳泉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在全市各主要媒体上刊播征集启示等方式,积极组织发动宣传文化单位、广大电视、电影工作者和微电影爱好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认真创作微电影剧本及微电影作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目前,已征集到微电影剧本12篇,并制定专门方案,充分运用各类媒介,及时、广泛、持续进行展示。通过微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阳泉城市精神、了解阳泉城市文化。

融入农村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于时代气息和艺术特色、凸显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当代中国梦主题的漫画、标语“点亮”了整个村子。
在农耕广场的老石磨旁、树干上“‘石’打‘石’的干,才能有好饭”等一句句质朴土语,与醒目的核心价值观24字相映成辉,将宣传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村庄道路、村民活动的广场里都能看到竖立着的“善行义举榜”,榜上记载着的一个个先进典型彰显着道德力量,传承着文明新风,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农村是阳泉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在宣传推进过程中,各乡镇、村委紧密结合实际,将24字宣传标语与各村庄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宣传,从小事着手、从小处着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到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真正实现入村入户、入脑入心。
现在,阳泉的许多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党建,融入了文明创建,村民参与的广泛性日渐增强,村风民风明显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和精神支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村民百姓的情感认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阳泉乡村的土地上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真正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融入校园教育 奠定未来根基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落地生根,阳泉市各中小学按照“讲、践、评、测”等模式方法,利用校园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进行宣传。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融入到班级班会、升旗仪式等各项会议、仪式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中。
阳泉市印制了《阳泉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行教育指导手册》5000余册,已全部发放到各个中小学校。该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实例、引申融入其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阳泉市实验中学,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校外宣传栏、教学楼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随处可见。各年级、各班级的墙壁上都悬挂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挂图。实验中学的同学们还自己制作主题黑板报,从家乡的变化、身边的变化、和谐社会的美好体验等方面,讲述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们还通过网上在线学习、课堂导读、专题读书会、分享会等形式,自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我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网络课程,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强盛,我作为一名中国少年,倍感自豪。”实验中学一位初中生说道。
让广大青少年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阳泉市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这一目标,阳泉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道德实践。就是要把学校建成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和滋养文明的沃土,汇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磅礴正能量,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白雪峰 本报通讯员 郝文彤 姚 辰
本版图片由阳泉市委宣传部、阳泉市影协提供

  • 上一篇:电影《玉秀》杀青
  • 下一篇: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