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永亮 通讯员 张丽妍)12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孝义市杜村乡东小景村采访。刚到村口就听到捣腰鼓、敲小锣、磕花棒的声响,循着本地秧歌特有的律动,记者来到了该村小学旧址,只见几十个人拿着各自的乐器正在卖力地排演,翻身、踢腿、旋子,不时变换着各种队形。围观的村民不时发出阵阵喝彩,俨然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眼里的“大明星”。
“这支秧歌队的表演者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孝义县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馆长武利根介绍,东小景村是1945年9月中共晋绥七地委组建孝义县人民政府后的首驻地,有悠久的汾孝地秧歌传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红极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1000多人的东小景村近年来仅剩下不足200口的留守老年人。能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呢?于是,由武利根和馆内其他三位老同志共同发起,于今年4月组建起了有乐器、服装的东小景留守老年人秧歌娱乐队。
“看着我们练得有意思,越来越多的老人都心动了,陆续加入了我们的队伍。”秧歌队队员武双娥说,“自打我参加秧歌队以后,和大伙聚在一起,扭扭秧歌,说说话,不光锻炼身体,有啥烦心事一会儿就忘了,心情也好多了。”老人说,在玩乐的同时,大家加深了感情,不管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大家都会过去嘘寒问暖,说说笑笑,感觉什么烦恼也都没了。
每天下午秧歌娱乐活动陆续吸引了东小景村及邻村61位爱好者参与,涵盖了孝义、汾阳两市6个自然村。“虽说我们的秧歌队来自民间,可专业水平一点也不差。”武利根介绍,秧歌活动于今年4月7日启动,还专门请了市秧歌研究会辅导老师手把手地指导,秧歌基本功训练55天,半小时套路学习67天,巩固提高苦练34天。“我们有教学大纲,和秧歌艺术学校基本一致,训练时也是严格要求。基本功不对,不能毕业,不能学习套路,这个套路动作不会,继续复习。”
武利根说,正是因为大家日复一日的付出,经历了一身水一身汗的洗礼,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记者离开时,老年秧歌队扭得正酣,夕阳的余晖正洒在老人们的张张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