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了,快到了……”离河南林州田西峪村越近,在山西黎城居住了30多年的崔保贵的心就愈来愈紧张,“这可是我几十年前的故乡?又小又窄的土路不见了?变成了豁豁亮亮又宽敞的大马路……”6月3日,崔保贵正在回乡寻亲中,被一旁的黎城国土局包村干部郑向东打断了思绪。“保贵,你看看哪个是你家?”保贵挪下车,正在细瞧,他的侄儿崔买昌已经迎上来。叔侄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满腹相思话说不出口。
离家出走34年杳无音信
现年73岁的崔保贵,原是河南林州田西峪村人,39岁那年,他父亲去世后,母亲欲改嫁,尚还独身未娶的他不同意,母子俩大吵一架后,他离开家随人到了二百多里远的山西黎城干活。多年来,他远在故乡的母亲日夜牵挂儿子,在村口杨树下一次次张望,希望能看见儿子的身影,却一次次失望而回。母亲去世前紧紧拽住保贵哥哥全贵的手,哽咽地说,“娃啊,你无论如何也要把你弟寻回来呀!”崔全贵数次派儿子崔买昌到山西寻访,直到母亲临死都没找到。崔买昌协同亲友数次到山西黎城寻找,有一次已经到了潞城的北流村,离保贵定居的程家山村仅剩几里路,但因为语言交流上的障碍最终还是无果而返。
跨越两省三县回乡寻亲
正当一家人都以为保贵已经不在人世时,2016年腊月的一天,一个山西长治的电话打到了崔买昌的手机上。原来是山西黎城县国土局驻程家山村的包村干部郑向龙打来的。郑向龙在程家山村扶贫时发现崔保贵比较特殊,他是河南籍人,少言寡语,已经年逾古稀,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妻子已经逝去多年,目前和养子一起过活,生活过得非常贫苦。郑向东找到村支书程山洪,问他是否可以给保贵办个低保。一问才知保贵户口在外地。“那怎么行,没有本地户口就意味着办不了低保。”“我早就叫他回去办手续迁户口,他就是听不进去。”程山洪很无奈地说。“那我们就找见他的家人,让他跟家人团聚团聚,同时把户口也迁一下,怎么样?”郑向东说。两人经过商议决定联系他的家人。从崔保贵的口里,郑向龙打听出了带他来山西的包工头儿子杨青的电话,经过电话沟通才知保贵的母亲和哥哥已经去世,尚有侄儿侄女等亲人在世。于是,郑向龙便打通了崔保贵侄儿崔买昌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崔买昌听到叔叔崔保贵尚在人间时,激动得久久无法平静。6月3日,郑向龙再次提出要“扶贫扶到家,帮人帮到底”,他在当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崔保贵驱车二百多里地,途经两省三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到达河南的林州。近乡情更怯。回到阔别34年的家乡,崔保贵的眼里心里淌满激动的泪。家里的房子早就换成了整齐漂亮的楼房,他站在新盖的楼房面前,不住得端详着,抱着曾孙的手颤抖不止。“买昌,我想去看看俺娘”。去往母亲坟头的路上,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到母亲的坟前,再也控制不住埋藏了许久的情绪,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娘,都是孩儿不孝啊!孩儿离开您就再没回来,娘,您狠狠地骂俺吧……”踉跄着回到家,他又和崔买昌一起来到嫂嫂家,嫂嫂年已八旬,一见他,便紧握住他的手不放,连连说,“你可算回来了,保贵!”保贵怕勾起嫂嫂伤心,只强忍着眼泪说:“嫂嫂,俺很好,你要照顾好自己!”就匆忙离开了嫂嫂的家。一出门,他便对侄儿说,“俺嫂子当年可是很疼俺啊!”他回忆起小时候自己好几次不听话,母亲要打他,嫂子护着不让打,为此嫂子不知挨了母亲多少棍子。“俺嫂子待俺可像娘亲一样啊!”他遂哽咽不已。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一堆弟兄来看望他,他先是有些发愣,接着笑逐颜开,挨个辨认,兄弟们紧紧拥抱在一起,而后都坐在门口,聊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门口不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
30多年的期盼终于实现
“太感谢你们了,若不是党的政策好,山西党员干部负责任,这辈子都不敢奢望还能找见我叔!”崔买昌握住郑向龙的手,久久不放。“我们三代人,30多年的期盼,终于在今天成真了!”中午饭桌上,已经戒酒多年的崔买昌给叔叔保贵和山西的客人各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众人一起举起酒共同庆祝这份难忘的相逢。为保贵办理迁户手续的过程中,无论是村委会还是乡政府以及派出所都积极配合,全程帮忙引导。林州城郊派出所知悉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后,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办理此事,尤其是派出所的张静警官更是热情周到,在为保贵抽验血样时甚至专门派车送保贵前往化验中心。崔保贵虽然离开家乡已经34年,可是,乡音难忘,乡情难却,是包村干部的扶贫工作,帮他圆了回家梦!
本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郑海玲 王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