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脱贫攻坚河东大决战

时间:2019-01-10

  万荣县岭南村移民户段旭生喜迁新居。岭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已有32户搬进了移民楼,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平陆县神鹰合作社讲课进村。

闻喜县石门乡后川村第一书记柴晓飞先进事迹宣讲。

夏县南大里乡万亩大棚蔬菜。

垣曲22万亩核桃林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今年是运城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全市要完成平陆、万荣、垣曲3个县摘帽,181个贫困村退出和7.7万人脱贫,实现贫困县、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整体脱贫。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艰巨任务,运城市坚持“四四五”工作要求,即牢固树立政治标准、群众得实惠标准、政策标准、高质量标准“四个标准”,坚决形成高位推动的政治格局、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格局、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格局、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攻坚格局“四个格局”,确保做到经得起各种检查、经得起全面评估、经得起国考省考、经得起群众评价、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五个经得起”,迎难而上,奋发作为,全面铺开——

初冬的河东大地,寒意渐浓。但是,在夏县的蔬菜大棚下,在垣曲县的手工编织店里,在平陆县的玉露香梨培训会场上,在万荣县的苹果地头,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会议室内……贫困户忙碌着,驻村帮扶队忙碌着,运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中枢忙碌着,河东脱贫攻坚大决战如火如荼。

  产业扶贫为每个贫困村发展起主导产业

大多数贫困户都缺少一门稳定致富的手艺,缺少一项能够长年发展的产业。帮助发展产业就帮到了根子上。

11月22日一大早,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五六个妇女按约定汇聚起来,一起编织手工艺品。“平时在家里编,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以亚克力串珠为原料,我们能编成台灯、花瓶、招财猫、翡翠白菜、玫瑰花、小动物等等,全村大概有二三十名妇女都参与进来,收入不比男人们少。”编织组组长黄玲玲自豪地说。

岭回村以“三晋迎春第一花”的山桃花闻名,村里的妇女原本就心灵手巧。借乡村旅游大发展,村党支部动员带领大家发展起手工编织这一脱贫产业。“生意好的时候,她们一天能卖一万元。将来,我们要继续发展壮大山桃木、崖柏、奇石等工艺品,把我们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工艺王国。”村党支部书记常仁科说。

垣曲县以“一县一业”为统领,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主抓手,依托自然禀赋和优势,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跟进,长短结合,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为促进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和高质量脱贫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倒春寒来了,可以采取喷打淡盐水、防冻剂,用烟熏等办法缓解灾情……”11月23日下午,平陆县张店镇軨桥村,神鹰合作社老师正在给贫困户讲课。贫困户们认真听讲,有的还现场录音、录像。“刚加上老师的微信,地里遇到难题就问老师。”贫困户蔺玉玲说。从2014年起,軨桥村发展起玉露香梨产业,到现在,全村发展600多亩,贫困户就有400多亩。虽然梨树还小,但亩均收入也有两三千元。“神鹰合作社经常派人来讲课,一年总能讲个十次八次,为村里玉露香梨发展贡献大了。”村党支部书记钟保社说。

万荣县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在解决人口饮水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引黄灌溉工程,扩大水浇地面积,实现人均2.3亩水浇地,形成了以水为基、产业升级的脱贫格局。

发展致富产业是贫困群众的梦想,以前靠单打独斗和零散帮扶无法突破。而现在,全市干部怀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政治情怀,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落实“一村一品一主体”和“五有”要求,通过龙头带动、典型示范、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实现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全覆盖。市财政每年给每个贫困村拨付1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各县予以配套,每年撬动金融资金提供扶贫小额信贷8亿元左右,强力推进粮食、干鲜果、蔬菜、食用菌、烟叶、中药材、养殖和乡村旅游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现已孕育形成万荣苹果、夏县蔬菜、垣曲核桃、闻喜中药材、平陆玉露香梨等增收产业。目前,全市570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全覆盖,实现人均一亩经济林,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目标格局。

移民搬迁让每个贫困户都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山庄窝铺地理偏远、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只有搬迁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不二法宝。

11月21日,夏县埝掌镇兴和新村贫困户芦海云正在蔬菜大棚里观察辣椒长势,从山上探马沟老村搬来后,他惊喜地发现镇党委安置的蔬菜大棚离住宅小区不到100米。“太方便了,出门就能干活。”他一口气承包了6个棚,第一茬辣椒苗8月20日种上,到现在已经卖了2000多元,到春节前还能收获3茬。走进老芦的新家,这是个独家小院,3分5大,水电暖齐全,屋里敞亮温暖,家人正围坐在沙发上看网络电视。“贫困户的住房和耕地,都是现在可以开发利用的最好地块。”镇党委书记韩俊峰说。

南大里乡惠民社区贫困搬迁户则住上了与城里一样的楼房。34岁的韩桃明住在某单元的三楼,119平方米,全家6口人都有房间,关键是新房到手只花了不到一万元(其他费用都是政府对贫困户的补贴)。“以前在山上老村的七八亩柴胡药材还种着,年收入七八千元;搬到山下,乡、村干部帮助承包了4个蔬菜大棚,再加上我自己承包的5.8亩菊花,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夏县的移民搬迁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今年5月3日至4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在夏县召开,专门推介了夏县创新实施“三三机制”的特色做法:一是“三规”,制定住房建设、产业发展、旧村复垦三个规划,规划先行;二是“三监”,实施政府监管、群众监督、专业监理,打造群众满意的造福工程;“三个配套到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就业项目配套到位。在“三三机制”实施过程中,该县将最好的地段让出来;以最严的标准把房子建起来;把最全的设施配套起来;用最准的路子帮贫困户富起来,实现了新老村融合、产村融合和户企融合。

垣曲县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实行“十有、十到位”工作机制也得到各级认可,“十有”,即有党务村务办公场所、物业中心、卫生室、幼儿园、警务室、红白事办事场所、文化活动广场、产业就业创业服务点、便民超市、金融服务点。“十到”位,即党员阵地到位、产业支撑到位、就业保障到位、物业管理到位、办事地方到位、活动场所到位、议事组织到位、工作经费到位、民调机构到位、困难帮扶到位。

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朱鹏多次在脱贫攻坚会议中强调,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是关系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要科学规划,严把质量,守好底线,按时完工,让搬迁群众切实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实惠。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六环联动”,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问题,共规划集中安置点107个,总投资约15亿元,建筑各类安置房100余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十三五”安置点主体已全部完工,已基本达到入住条件。

“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搬出窑洞,住上这么亮堂的新房子。”芦海云说。“旧房子拆了,苦日子也到头了。”韩桃明说。

  干部帮扶使每个帮扶干部能够住下去、干起来、融进去

为了新树扎下根,帮扶必不可少。

8月2日,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平陆县张郭村调研脱贫攻坚时与村民交谈,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诉说工作队驻村以来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对帮扶工作队的肯定和不舍之情。今年以来,全市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表对标、较真碰硬,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率先上阵,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现场解决问题,提出了“四四五”脱贫攻坚总体要求,要求所有驻村干部要做到“住下去、干起来、融进去”。

闻喜县石门乡后川村第一书记柴晓飞,驻村扶贫期间,扎根基层、忘我奉献,改善全村基础设施,发展香菇产业,帮贫困户售卖农产品,用自己的车接送村民办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2017年年底不幸身染重疾,为扶贫事业献出了27岁的宝贵青春。闻喜县石门乡店上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温丽萍带领工作队两次驱车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行程万里,几经曲折,为贫困户初子木办理户口和身份证。确保初子木母女能搭上国家优惠政策的“快车”,吃上低保,搬出穷窝。平陆县张郭村工作队长薛彩霞以“群众对她的认可作为对工作的最大褒奖”为目标导向,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党建、民生、产业、文化等着力点精准发力,使张郭村发生深刻变化,2017年年底,实现全村脱贫。万荣县柳林岭村第一书记张卫泽,与村民打成一片,由于长时间驻村,走访时发现群众家中的狗对她非常熟悉。争取多方资金修巷道、建广场,翻修蓄水池,结合优势在全村大搞农业种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柳林岭村几辈人都不敢想的梦。

为推进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运城市较真碰硬,实行“红黑名单”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突出、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工作队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较差、不驻村假驻村的工作队进行通报、约谈、召回,得到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认可。截至目前,通报“红黑名单”7期,其中“红名单”120支工作队、211名帮扶干部,“黑名单”123支工作队、109名帮扶干部,市县两级共约谈36家单位负责人,提拔使用驻村干部143人,有效地激励了各级帮扶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为了更全面评价帮扶效果、更细致开展帮扶工作、更全面提升帮扶满意度,运城市在今年6月又创新实施干部驻村帮扶“双月评议制”,通过干部述职、基层党员、贫困群众评议,进一步检验帮扶工作成效,督促驻村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

今年下半年,全市全力倡导“消费扶贫”,引导各级干部按实际需求率先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进了两次垣曲县在高速路口设置的“消费驿站”,贫困户王军田积压了好几年的四五百斤蜂蜜卖出去一大半,脸上绽开久违的笑容,“干部们真好,不但提前到我家通知,到了现场,又是帮助搭桌子,又是帮着吆喝,我都不知道人家叫啥。”

激发动力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千帮万帮,最终还要靠自己。为此,运城市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加强思想引导,帮助群众坚定脱贫信心,以精神脱贫带动物质脱贫,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华笑城万荣,当地人与生俱来地幽默风趣、好讲笑话,并逐渐凝练形成了闻名省内外、以“乐观自信、争强好胜、倔犟执着”为核心内容的万荣精神。当万荣精神遇上脱贫攻坚,迅疾产生了“化学反应”——当地近3万名贫困群众在勠力追逐脱贫致富梦中凝聚起了一种尤为可贵的新万荣精神,其内涵就是:“以贫穷落后为耻、以勤劳实干为荣,以懒惰后进为耻、以竞相脱贫为荣”,从精神层面大力引导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信念。今春,万荣县又采取四项措施,发扬一个“争”字,倡导一个“犟”字,突出一个“比”字,决战一个“胜”字,大力弘扬新万荣精神,有力推动脱贫攻坚。

扶贫必扶智。运城市高度重视智力扶贫,成立学生资助中心,构建了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资助面达到全覆盖。以扶贫夜校为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农技管理培训,提升贫困经营管理能力。平陆是全市唯一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帮扶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该县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技能培训内容跟着市场的节拍搞,积极开展焊工、家政服务、足疗保健等技能的定向定点培训,今年全县利用财政资金180万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3批次,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共计1000余人,其中265人外出就业,月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目前,平陆县在外创业务工人员有5.8万名,在全县形成“变、学、干”的浓厚氛围。

扶贫必扶德。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通过扶德,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全身的衣服都是子女买的,他们很孝顺。”说起子女,垣曲县长直乡峪里村72岁的弟小民很自豪。“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每个月各给200元,都很孝顺。”垣曲县长直乡鲁家坡村曹香兰也有相似的感受。今年以来,垣曲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挖掘德孝文化内涵,将弘扬德孝文化与贫困老人脱贫相结合,通过采取广泛宣传、调查摸底、签订协议、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引领社会风尚促脱贫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推广子女赡养助推脱贫新路径,取得明显成效。全县11个乡镇共有3130户4846人签订了《子女赡养协议》,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全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了孝亲敬老传统,也体现了赡养脱贫的效果,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上下都在按照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提出“衣被叠好、柴草堆好、禽畜管好、卫生搞好”的要求,从改变户容户貌入手,为群众讲政策、算收入、谋出路,帮助群众坚定脱贫信心,增强脱贫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实质性突破,但还要在脱贫成色和质量上狠下工夫,使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各种检查,经得起全面评估,经得起群众评价,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运城市扶贫办主任张宗泽说。

本版文字:苏黎原 摄影:王成林 苏黎原

  • 上一篇:【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忻州打好组合拳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下一篇:大同区政府为贫困户送取暖用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