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火车站,就有爱,就有情。朱自清的《背影》,描写了父亲在浦口火车站送朱自清北上读书,买橘子在站台上爬上攀下时的背影,那是一种父爱的感受。
太原市的上兰村火车站,在站台上留下的故事,也有很多。
2018年8月,位于太原市西北角的中北大学建起铁路主题公园,向游人开放。在原有的三股铁路线上的东头,一股线上停放着3节由硬座、硬卧、软卧连接的绿皮车厢,另一股线上停放着10节连接起来的双层硬座车,并在其一侧新搭建了便于游客进入的悬空木制站台。
如果你春夏秋季游览主题公园,园内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置有蒸汽机车的动轮、铁路信号灯、方向站牌等工艺造型,还有铁路工作人员手持信号旗、信号灯的雕塑,使游人倍感亲切,在徜徉中既可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又仿佛穿越回那个“老古董”的年代。
铁路主题公园的所在地,是已停运的“上兰村站”。
中北大学的前身是华北工学院,学校与上兰村站紧邻,是全国唯一一所学校里有火车站的大学。铁路主题公园的南端,一排保持原样的铁路站房,面南背北,东头最高尖顶的行车室屋檐下刻着“上兰村站”四个大字,其中的“兰”字是繁体字,向西依次是候车室、行李托运室。这些最能使老铁路人忆起这里曾经是一个人气旺盛、运输繁忙的火车站。
说来话长。隶属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上兰村站为上世纪50年代投入运营,设三股铁路线、手动道岔扳道机。另有两股铁路专用线,一条从原太原造纸厂居民小区和中北大学中间通过后又钻进了隧道,另一条则通向太原造纸厂的原料场。
据史料介绍,上兰铁路是1936年阎锡山在山西主政时初建,为窄轨铁路。修建的起因,说是这里的二龙山下、烈石泉旁是阎锡山时期的高干别墅区。此地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清凉宜居,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最主要的缘由是从烈石口的汾河溯流而上,河两侧悬崖绝壁,壁立千仞,地形十分险要。精于盘算的阎锡山为储存武器弹药,在山底开凿了许多石窟。此外,阎锡山创办的西北造纸厂也在这里。显然,这些都离不开铁路运输。但好梦不长,还没来得及铺设完铁轨,阎锡山就因参加抗战在后期失利撤至临汾避难,再之后追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新中国成立后,经拓宽线路和完善站房,增设专用线,承担客货运和服务太原造纸厂的上兰村火车站迎来新生。
据老铁路职工回忆,太原站开往上兰村站的市郊旅客列车于1957年下半年开始运行。从太原站途经太原东站、太原北站、汾河站、向阳店站,终点到上兰村站。全程近一个小时,票价3角钱。太兰支线的这趟市郊旅客列车,每天早晚间由蒸汽机车挂着绿皮车厢往返运行,极大方便了铁路车站周边上班、上学、探亲、购物、就医等出行的群众。
这条全长25公里的太兰支线,沿途还承担了太原钢铁厂、太原二电厂、太原铁路轨枕厂、太原造纸厂,以及用于军需国防的山西江阳、兴安、新华化工厂等国家大型骨干军工企业的产品及原材料运输任务。当年,这些企业在山西乃至全国数一数二,赫赫有名。诸如,太原造纸厂生产的白书写纸远销国外,铝箔衬纸、增值税票防伪纸为全国少有,以致每年秋季经过太兰支线突运高粱秆、麦草等制纸原料最多时达四万余吨,运出成品纸一万余吨。
对那些几代人都在上兰村站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对车站一定有着更深厚的感情与别样的感受吧。
车站有一位行车助理值班员,家住在上兰村,他在站台上迎来送往了三十多年。列车停运的那一天,距离他退休的时间还有六天,单位告知他可以在家赋闲,等着办理退休手续。在这六天里,当快要到早、晚列车的发车时间,他就穿戴好铁路制服走出家门来到车站,笔直地立于站台,在列车发车时刻行往常的举手礼。然而,这列车已不再鸣响汽笛,“退役”后静静地停歇在线路上。这个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
将市郊旅客列车的终点站设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这在全中国也是不多的。一个村庄因此在全国铁路示意图上标出“上兰村”,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在上了岁数的老太原人记忆中,上兰村站的名气大得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世间万事万物,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让人不舍的是,太兰支线的这趟市郊旅客列车在上世纪末停办了客货运业务。如今进入高铁时代,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密织成网,人流物流更加便利快捷。自然,一些火车站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实为必然,也在情理中。
只是,一些火车站在几十年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运输服务功能,在其消逝后却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上兰村站退出了历史舞台,保留下的站舍站貌就成为太原市一个承载历史记忆的地标。
上兰村站是幸运的。它在人们的眷念下,在保留的同时又以铁路主题公园得以传承。喜欢怀旧的人,不妨在某个寂寞的黄昏,独自去上兰村站的站台和铁轨上走一走,你一定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人生最大的落寞。锈蚀的铁轨静静伸向远方,开裂的轨枕间野草丛生,站房前树干开裂的经年老树上麻雀飞起又落下……这一切,与曾经的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形成巨大的落差。
梁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