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主要街道告别“蜘蛛网”
时间:2017-06-12
城市发展,电力先行。五年来,我市城市道路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其间,国家电网太原供电公司紧密配合城市规划,把盘绕在城市半空的电力线逐步改换为地下电缆。五年来我市共迁改供电线路723条,敷设地下电缆2158公里,长度相当于从太原到昆明的距离。如今,我市的高架桥、快速路纵横交错,大马路、小街巷旧貌变新颜,主要街道告别了"天空蜘蛛网"。 城市“蛛网”隐患大 很多人记得,几年前,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电线杆,半空中到处是黑压压的“蜘蛛网”。 市民张大爷回忆:那时候,道路两侧几乎每隔5至10米便能看到一根矗立的电线杆。高压线、低压线、通信线,在电线杆上方纵横交错,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悬在空中。小街巷中,电线杆与行道树交错,由于空间不足,一些私拉乱搭的电线也借电线杆栖身,或隐身于树木之间,有的则下坠悬挂在半空,错乱繁杂。 这些城市上空的“蜘蛛网”,不仅给电网安全带来隐患,也影响了城市面貌。 家住亲贤北街附近的居民刘先生说,有一年,在亲贤北街与寇庄西路的交叉路口,数十根电缆被货车挂断,造成周围近两天的大范围停电。晋源区晋源镇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货车挂断高压电线,导致附近多个村子停电。 5年电缆入地2158公里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市对道路进行改造时,开始同步实施电缆入地迁改。2013年,市中心区域“四环两街一路”(东中环路、西中环路、北中环街、南中环街以及府东府西街、并州路)改造。按照道路施工的规划,供电部门须在4个月内,将原先40条道路两旁的共计238条供电线路,全部改为入地电缆。 比起在半空中架设电线,电缆入地的工序要复杂得多。“正常情况下,这么大的工作量起码需要两年时间。”国家电网太原供电公司的张小朋回忆当时的情景,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为了整个工程进度,电力工人要和时间赛跑。当时是5月底,天气渐热,我们每天扛着直径20厘米、每米重达10公斤的电缆,钻到高度不足1.5米的电缆沟道内,一步步地挪到电杆位置。天天一身泥浆,累得腰都伸不直。”在西中环电力线路迁改工程中,电力施工人员每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终于按期完工。2014年,长治路要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新电缆已经在道路施工期间敷设到位,为了不影响正常供电,新旧电缆倒线工作要放在路面施工最后一道工序,拆除电线杆的前一刻进行。长治路通车前夕,十几米的电杆顶,电力工人冒着大雨拆除供电设备。 按照计划,新旧电缆倒线后,供电公司要抓紧时间,两天内拆除5280米电线和44根电线杆。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场倾盆大雨,让本就紧张的施工更加困难重重。为了赶工期,十几位电力工人冒雨上杆,拆除设备。大雨淋在工人们脸上、身上,却没有一人停下手中的工作。 通车后,长治路从前道路两边的电线杆不见了,让路面显得更加宽阔。 根据供电部门统计,我市5年来迁改供电线路723条,敷设地下电缆2158公里。 地下电网初具格局 每天,电气工程师马兴誉都要在工地和变电站之间奔波。他说,从五一路改造开始,按照“城市建设,电力先行”的现代化城建理念,电力迁改与道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进行。今年,新一轮城市道路改造依次启动,38条道路、8条河道和66个街区的配套电缆改造方案也陆续敲定。 如今,漫步于大街小巷,街容街貌已经变得通透明亮,路边碍事的电线杆大多没了踪迹。5年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太原电网也华丽转身,基本消除城市主干道“蛛网”的同时,一个对标一流配电网建设、10万伏高压电缆总长度达上万公里的城市电力框架,也在我们脚下渐具规模:它像血管一般,渗入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为太原发展提供着充足动力,更照亮了太原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李涛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