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启动

时间:2017-04-16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仪式现场。

本报4月15日讯(记者 孙轶琼)文明是根,文物是彰显文明的载体和标识,对于素有文物大省美誉的山西而言,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仪式在介休市张壁古堡举行,标志着我省文保工作迈入新的台阶。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出席并致辞。省政协副主席张友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以及台湾中台禅寺、山西凯嘉集团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典型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在致辞中说,“守望文明、保护文物”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公众参与的宏大工程和人人可及的公益事业。活着的文物,需要人们去爱护;活着的文化,需要人们去呵护;活着的文明,需要人们去守护。我们有责任绝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在我们手上出偏差、出问题,要让更多的文物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守卫我们的文明家园,需要财政的支持,更需公众百姓的关爱呵护,需要社会力量的援手相助。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先关照,不去损害文物;次关心,顺手照顾文物;再关爱,出手保护文物。一个人参与进来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是一群人的力量,大家都参与进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力量。从一个违和者,到漠视者,再到志愿者、参与者,做一个站立的人、大写的人、文明的人。山西是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高地、古建文化的圣地、文物保护的重地,“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心传承文明,用真情奉献社会,用行动构筑伟业”!据最新数据统计,山西登记在册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达到320余万件,不可移动文物达到53875处,数量均位居全国前茅。文物资源丰富,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是山西独特的省情。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介绍,近年来我省用于文物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对元代以前早期木构建筑实施的整体保护,为国家和民族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早期建筑科学和建筑艺术标本,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利用拓展需求,仅靠各级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是推进我省文物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启动仪式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长治市政府签订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支持长治市人民政府保护元以前古建筑框架协议”、临县人民政府和吕梁古兵器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创建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协议”、中北大学和太原市崛(山加围)山文管所签订了“中北大学、太原市崛(山加围)山文管所合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将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落实到了实处。

○背景资料

2016年9月2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上,山西省省长楼阳生明确提出要加大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探索力度,要像抓“希望工程”一样,在文物领域形成一个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机制。按照楼阳生省长要求,根据我省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省政府对山西省文物局印发的 《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暂行办法》进行了全面提升,形成了“文明守望工程”的概念和实质内容。今年1月6日,楼阳生省长听取了省文物局专题汇报并给予肯定,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我省重点工作任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11日,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新机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速递保护文物 大家在行动

此次启动仪式上,邀请了众多与文保事业相关的人士参加,他们当中有勇于创新的政府官员,有甘于奉献的普通热心人士,还有向全社会发出倡议的孩童,这些人的发言,都体现了“文明守望”的宗旨和核心内容——全民参与,共同守护我们身边的灿烂文明。

晋中给社会力量发“奖金”

晋中市为了更好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之举,为我省其他地市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所以,启动仪式也选在了被省政府确定为“文明守望工程”示范点的介休市张壁古堡。晋中市副市长辛琰介绍,晋中市出台了《晋中市社会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工程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试行)》,启动了奖补工作,每两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一次集中评选,最高给予50万元资金补助。这一办法,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动力。以去年为例,共奖励了9个项目,下拨了奖补资金123万元,但是在随后的“文明守望”工程实施过程中,却吸引了近2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文物本体维修、周边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融入新的能量,取得新的发展。其中,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榆次常家庄园就是典型的代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老年“文保队”11年守古庙

在绛县横水镇横东村,有一支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文物保护队。启动仪式上,该保护队村民孟爱国受邀上台,分享了他和队友们的护宝经历。老人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心路艰辛却感人肺腑。横东村有座成汤庙,建造年代不详,明清两代经历过多次修葺,为了保护这座古老的庙宇,10名年龄在55岁至75岁的村名于2006年自发组成了“横东村成汤庙文物保护管理所”,他们的使命就是白天黑夜轮流守着古庙,使其免受破坏,而当庙宇需要修缮时,老人们又自掏腰包,全村又自发捐款,最终筹集5.1万元,招募了3538个义工,不仅修缮了庙宇,还绿化了院落,重塑了汤帝、圣母等金身,使得昔日略有惨败的文物古建重新焕发出新的容貌。11年守护一座古庙,孟爱国的发言让台下的人们深深动容。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论你有钱没钱,只要你切身行动起来,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古建筑中的一砖一瓦,这也是守望,守望的不仅仅是文明,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来自小学生的倡议书

保护文物,从娃娃抓起。启动仪式上,来自介休市龙凤小学王卓卿同学发出了一份倡议书,文物资源不能再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节选如下:“课本上说历史文化遗产是无价的,保护遗产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所以从今天开始,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都是我们坚守的阵地,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全民运动中来,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采访手记“手下留情”也是一种守望

提到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很多人会心生疑惑,“我不是企业家,怎么保护?”“我想保护,可是我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其实,这份守望真的很简单,只要你“手下留情”,这也是一种保护。近年来,我们总能看到各种破坏文物的案例,文物古建上的“到此一游”,古老宅院里破损的建筑构件,每每看到此处时,总有些痛心,因为建筑本身是有寿命的,对于古建筑而言,300年是一个“轮回”,它本就会“归于尘土”,可是经过文物工作者的精心呵护,它依然能留存在世,供后人观览欣赏。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延续、文明的延续,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智慧和精神的延续。说到这里,你还觉得“文明守望”工程和自己无关吗?谈及守望,这真的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大事情,它离不开每一个人,而在守望文物,保护文物的过程中,也从来没有任何门槛,有钱的可以出钱,有力的也可以出力,要从最简单的事情来谈,那不去破坏也是一种守望。都说文物保护面前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关乎于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为了这份使命和责任,我们都应该从我做起。

本报记者 孙轶琼

○链接“文明守望工程”主要从九个方面推进

1.通过“众手搭”项目,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物工作的良好氛围;2.通过“巨手擎”项目,鼓励基金会、民间机构参与,引导企业和社会人士出资、集资、认领认养文物建筑,推进文物建筑维修开放,开展文化旅游;3.通过“妙手集”项目,鼓励和扶持创办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发挥其展示、研究、教育功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4.通过“巧手创”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一批有山西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创产品,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5.通过“千手护”工程,鼓励城乡居民通过日常养护、看护巡查、反馈信息等方式参与保护文物,形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员、文物部门的工作合力;6.通过“小手托”工程,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爱好和文物保护意识;7.通过“顺手帮”工程,扩大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拓宽参与途径;8.通过“联手助”项目,鼓励文物捐赠,促进流失文物回归;9.通过“携手援”项目,促进文物保护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山西省文物局、工商联联合发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文明守望工程”的通知,并公布了首批252处可供社会力量参与选择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项目,已有42家民营企业和个人报名参与,31个文物建筑认领认养项目已经确定,还有部分项目正在协商中。

  • 上一篇:我省遴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下一篇:【关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淮海集团多举措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