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王毅
摧毁燃煤矸石窑、取缔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2016年11月22日至12月23日,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阳泉市进行了督察。一个月内,阳泉市政府重拳整治,推进了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经省政府批准,督察组于2017年4月11日向阳泉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督察情况反馈。
环境空气质量向好
督察组认为,阳泉市政府一个月内摧毁燃煤矾石窑、石灰窑等“土小”企业1150个;加快推进燃煤小锅炉取缔、供热管网改造、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等工作,有效推进了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截至2016年12月底,在约谈所涉及的15个问题中已有13个得到有效整改落实。阳泉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从2016年10月份的全省倒数第一上升至11月份全省第六,12月份上升至全省第三。
重点治污推进缓慢
督察组指出,通过近期努力,虽然阳泉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阳泉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仍较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2013年至2015年三年时间里,阳泉市委常委会仅有1次会议的1项议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半数以上的县(区)委常委会三年间从未研究过环境保护方面的议题。
阳泉市重点污染防治任务推进缓慢。阳泉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未按时限要求完工,改造施工中,从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间,每天有近4万吨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桃河。义井河城区段沿线生活污水仍直排河道,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娘子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违规存在9家水产养殖企业。同时,城市建成区仍然存在区域性燃煤散烧,郊区职业高级中学燃煤锅炉和茶浴炉,无任何环保设施,长期超标排放。
此外,城市环境管理粗放、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缺失、环保部门监管落实不够也是主要体现。阳煤集团及部分市属企业在用排矸场建设滞后,矸石堆存处置普遍不规范,部分排矸场存在自燃现象。
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阳泉市辖区内煤矸石存量大,分布广,土壤修复与生态恢复欠账多,规模以上矸石山67座,大部分在城区周边,严重影响着阳泉市区域大气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督察发现,市区涉及洗(选)煤、选矸、储煤、铝矾土等类型“小散企业”共有191家,125家企业无环保设施。G207、G307线纵横穿越市区,其过境重载货运车辆所引起的抛洒扬尘、噪音等已形成通道污染,对阳泉市人居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督察组要求,阳泉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合理划分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突出重点,精准治污,尽快完成阳泉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运,抓好温河等重点河流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推进煤矸石的资源再利用,严控增量,妥善处置现有存量,全力推进历史遗留矸石山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加快对小散污违法企业的淘汰和取缔工作,杜绝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