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大南庄村牛拉桩活动现场(图上樁字为桩的繁体字)。
“牛拉桩”是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古庙会的一项传统活动。古时主要用于迎神赛社,以及元宵社火活动,在晋城地区具有相当影响。所谓“牛拉桩”就是把扮装故事的桩放在特制的牛拉车上。为了桩的稳固,用沙袋压座,铁索紧固,“车杆为独杆”,靠两头牛在车杆两侧拉套前行。主立桩要高达6.6米,由主桩派伸出15支左右子桩,一子桩安置一剧中人物,子桩走势按剧中人物确定,高低错落分序编排,空间穿插各种花样。桩的前半部还可转动,四面八方皆可观赏,好似一个旋转大舞台。牛拉桩分为前中后三大乘,每乘牛拉桩要布列一剧目,分别扮装戏曲《天门阵》《三阳阵》《黄河阵》。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在泽州县下村镇古庙会上进行民俗表演。牛拉桩故事所依托的区域为泽州县大南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之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重镇”,它雄距太行山之巅,俯视千里中原,背靠三晋腹地,襟带沁、丹两河,东连陵川、西接阳城、沁水,北靠高平,南与豫北的济源、沁阳、博爱、修武、辉县等县市毗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境内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矿藏丰富。经济富裕、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交通便利,名人贤达层出不穷,能工巧匠遍布乡野,乃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河南省沁阳一带,流传着一句民谣:“观看牛拉桩,骑驴上太行;长河南庄村,原本是故乡。”这里说的南庄村,就是今天的大南庄,位于山西省泽州县下村镇,历史上叫南庄,1982年地名普查,因其与晋城县其他公社的南庄同名,且人口众多,县里遂将之更名为大南庄。大南庄地处长河发源地,泽州、高平、沁水三县交界处的下村镇,因其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使牛拉桩故事在河南等地得到发展推广。目前河南庙会已经没有牛拉桩表演,唯有大南庄在三年一次的庙会上表演牛拉桩故事。牛拉桩始创于元代中期,兴盛于清乾隆年间,是大南庄村张家一个名叫张灵的后生所创,南庄村有马、贾、李、张四大家族,时逢农历三月二十大南庄村古庙会,五班社首按姓氏家族摊派扮装故事。李家有在京城为官者捐小乐鼓二十面;马家有在汉口大商贾备独技走装十乘,贾家有炒炉坪冶炼大户置旱船十艘。唯独张家没有大户资助,活动迟迟筹办不成。张家有一后生名叫张灵,生性聪明伶俐,铁木石活一看就会做,族人称他“小能人”。一日张灵放牛回家,见族中老人为了办故事,围坐在一起,个个愁眉不展。忽发奇想,何不利用耕牛拉桩,把戏曲精品搬上去,为族人解愁争光。他便把想法一说,大家一致赞赏。在张灵带领下,族人齐努力,干了十余天,牛拉桩由两头牛拉动,分别扮装戏曲《天门阵》《三阳阵》《黄河阵》。当三乘分别扮装戏剧剧中人物的牛拉桩在庙会上一亮相,观者驻足,望者动容,张家故事一举夺魁。当时,河南怀庆府有一做竹货生意的姓刘的人家,看了大南庄牛拉桩后,回家想仿造一乘,好在中原大地风光风光。怎奈鼓捣了两个多月,怎么也做不成。只好赶着毛驴把张灵接到河南,好吃好喝好招待,才善毕其工。但怀庆府中“牛拉桩”比南庄“牛拉桩”低一尺八寸,窄一尺二寸,俗称“徒弟桩”。怀庆府府台大人观桩后,十分赞赏。至今,河南沁阳、博爱一带还流传着:“观看牛拉桩,骑驴上太行,长河南庄村,原本是故乡”的说法。牛拉桩主要流传于晋城地区,及河南沁阳、博爱一带。由于泽州县下村镇一带为重要的农耕区域,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独特,耕牛作为当地的重要农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庆祝丰收,迎神赛社活动上都要表演牛拉桩故事。在当地北庙的三教堂主殿供奉着儒释道三教神灵,在左配殿供奉了牛神与马神以祭祀,在相对的南庙水月庵中除了正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外,在左配殿之中还供奉牛神、马神和圈神来主管农用牲畜,从中可以看出当地对牛神的信仰崇拜以及对农耕文化的重视。从元代开始到日本侵华战争前每年举办一次,后来由于局势动荡停办,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文革”的停办之后,1986年至2006年牛拉桩曾一度改为“铁牛”拉——汽车载运,在汽车前面用纸糊两个假牛头以装饰。到2007年牛拉桩被列为晋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为再现原生态艺术,在制作工艺上又全盘恢复旧样,靠真牛拉动,不过由于村里道路不平和电线阻挡的缘故,又增加了发动机以推动向前,采用液压支柱来升降桩子。牛拉桩在村子里的行进路线开始是从大南庄北庙即三教堂出发沿村里古道至后南庙即水月庵,会在庙里祭祀神仙并且在庙前戏台演戏娱神,后来由于村中拆迁改造,村里南北庙之间的古道遭遇破坏,现在牛拉桩的行进路线改为绕村一圈,牛拉桩一般都有故事来表演陪衬,在三辆牛拉桩之间会掺杂跑旱船、踩高跷、扛桩、竹马、扇子舞等故事,还有不少近年来加入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节目,如吹打乐、铜管乐等。这些精彩纷呈的民间表演,不仅充分展示了泽州的地方风俗民情,同时也为“牛拉桩”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最后当庙会故事表演完之后,就会进行下村镇的赶集与交易贸易,大小商贩沿街售卖商品。泽州县下村镇牛拉桩庙会故事作为当地农历三月二十重要的庙会民俗表演艺术形式,吸引着十里八村的乡民,同时作为晋城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也需要一代代人对其加以传承与发展。
泽州县住建局 王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