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延安市文化局退休干部李卉在城区解放剧院广场上,遇见一老一少售卖《华商报》,好奇之下,他花8毛钱随手买了一份,从此便与《华商报》结缘。订阅13年来,李卉老人现在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每天的中午时分,都要去门口的报箱看看当天的报纸是否来了……
过期报纸扔掉太可惜 老人开始剪报保存
李卉老人今年已是81岁的高龄老人,但是他声音洪亮、身体硬朗,到现在笔耕不辍,还常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回忆起与《华商报》的结缘,李老笑称要源于解放剧院门口的一次偶遇。“一天清晨我在此处闲逛时,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走上前去发现中间堆了一大捆报纸,一老一少两人正在售卖《华商报》。”
出于好奇,李卉当时花8毛钱随手买下了一份《华商报》,“想不到这第一份报纸就将我吸引住了”。随后,得知《华商报》可以长期订阅后,李卉就立即前往发行站订了一份报纸。“《华商报》的内容很丰富,国内国际、时政要闻、民生文化等无所不涉及,尤其是评论板块观点犀利,针砭时弊直指要害。”因舍不得将过期的报纸当废品扔掉,李卉便萌生了将重要的版面剪贴保存下来的念头。
每天阅读完报纸,李卉便立即向那些自己想要保留下来的新闻版面“动起了手”。他称,剪刀握在手里“咔擦、咔擦”响,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经济、医疗、反腐、社会热点、体育娱乐、历史文化……所剪贴的版面,涉及到各个方面。李老这一坚持,就是13年之久。
5月16日,在位于延安城区百米大道中段李老的家里,小小的一间书房里,摆满了已经剪好还未粘贴的报纸。在靠近阳台的地方,整齐地堆放着李老心爱的宝贝们—13本剪报,从2004年开始,有的年份只有一册,有的年份有上下两册,近几年的收集的剪报还未装订成册。“现在我没事会不时翻看这些剪报,一篇篇报道都是时代最好的见证者。”
读报令人振奋 剪报是“精气神”
和其他人退休后的生活不同,李老不打牌、不锻炼,经常宅在家里。老伴称,李老很少出门,上午基本是看电视新闻,下午到晚上就沉浸在报纸里了。跟他谈起报纸上登过的新闻,李老基本都会有个印象,自己剪过的新闻也能很快找到在哪个本子里。华商报记者随手翻阅,发现有部分报道还在旁边用醒目的颜色标准文字,记录着李老当时阅读新闻的心得体会。。
谈起如何保持健康的状态,李老笑成自己的秘诀是脑力锻炼。“剪报就是我的‘精气神’。”剪报之余,李老在读报的过程中,还养成随手摘录文字、写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到现在也一直在坚持。2014年,李卉老人曾担心自己年岁大了,剪报的工作会就此停下。“现在我已经找到了这个愿意接过我手中‘接力棒’的人选了,所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作为《华商报》的老订阅户,李老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已经养成个习惯,每到中午12点,都要出门看看报箱当天的报纸来了没。
“订阅这么多年,发行的人员也都知道我这个习惯,遇到有事情耽搁不能按时送报的时候,还会特意给我打电话表示歉意,让人感觉到家人般的温暖。”一辈子从事文化工作,李老十分关注《华商报》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并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和来自基层民生的声音。
华商记者 贺秋平 文图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