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市民应该注意哪些食品安全风险?如何更科学地预防食源性疾病?7月27日,西安市30多位市民及大学生首次走进陕西省疾控中心,参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监测点覆盖全省 有风险及时预警
据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介绍,根据国家要求,从2010年起,我省每年都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及致病菌、放射性污染物以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范围为全省各市、县全覆盖,涵盖食品生产及流通领域,市民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食品品种均在监测之列。一旦发现问题,会形成专题报告向政府部门提交,进行食品风险预警,相关职能部门会根据预警信息来加强监管。
总体来看 我省食品合格率较高
据了解,我省总体食品合格率较高。但在监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近年来监测发现,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需要引起重视,比如铅、镉、汞、砷、铬等均有检出。食品添加剂中,含铝添加剂超标使用较为严重,比如油条、海蜇、中式糕点、街头流动餐的灌饼,都发现铝超标现象。
在熟肉制品、辣椒、花椒中检出非食用物质,蔬菜发现有禁用有机磷等农药,养殖鱼类检出孔雀石绿等药物,猪肉、鸡肉中检出氯霉素。其中鸡蛋中检出的残留药物种类较多,包括氯霉素、金刚烷胺、甲硝唑、环丙沙星等,说明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仍有使用违禁药物情况。
监测发现,婴幼儿配方食品致病菌指标趋好。学生午餐、学校周边即食儿童食品、街头流动快餐等餐饮食品致病菌监测结果总体满意。
专家表示,我省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对于一些检出的危害物质,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在平常饮食中注意食物品种多样、均衡、适量,就能防范风险。
纸质餐饮具易增白剂超标要少用
专家特别提醒现场市民,要少用纸杯等纸质餐饮具,尽量多使用传统餐具。据介绍,食用纸制品中被检出增白剂,其中纸碟、纸盘、食品垫纸、蒸笼纸等检出率较高,纸杯和纸碗检出率相对较低。
据介绍,国家规定禁止使用荧光增白剂,但有的生产厂家为了使纸质餐饮具看上去更洁白靓丽,在原纸加入了荧光增白剂。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对身体健康有害。对颜色太亮和太薄、太软的纸质餐饮具,则谨慎购买和使用。
警惕“冰箱菌”容易引发孕妇流产
正值盛夏,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专家特别提醒大家注意防范近年来新检出的一种病菌——单增李斯特菌,该菌对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及老年人群存在较大危险,容易引发孕妇流产。
单增李斯特菌是食源性致病菌,也叫“冰箱菌”,该菌多在散装熟肉制品、凉皮等凉拌米面食品、冷冻饮品中检出,该菌在0-45℃都能生存,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生长繁殖,甚至在-20℃的冷冻室也能存活1年。因此,爱吃冷藏食物的人感染风险更高。
由于单增李斯特菌怕热,所以,建议在食用冷藏食品前充分加热,一般加热至 60℃-70℃经5-20分钟即可。
专家特别提醒,孕妇要注意不吃久存冰箱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未经彻底加热的冷餐肉、火腿、卤肉等熟食(即使它们有密封包装或存放在冷藏条件),不生吃水产品。华商报记者李琳
编辑:王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