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71岁的郭玉兰在女儿的陪同下,乘机从天津赶到榆林寻找挚友。辗转几天,郭玉兰的手中一直捏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口中一直念叨着一个名字——“杨爱玉”。在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公安分局青山路派出所的帮助下,尽管挚友已离开,但郭玉兰终于在多年后有了她的消息。郭玉兰一家与挚友家人再次架起了横跨千里的友谊之桥。
因搬家俩人失联近40年
1970年的深秋,天津姑娘郭玉兰与来自榆林的杨爱玉一同在天津的农村插队。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孩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插队三年后的冬天,杨爱玉突然收到返榆工作的通知。两个朝夕相伴的好朋友在分别前的那夜促膝长谈彻夜难眠,她们彼此承诺不管分别多遥远,一定要保持联络常相聚。
1979年的冬天,郭玉兰一家搬到了单位职工住房。乔迁新居不久,郭玉兰发现她与杨爱玉的书信不见了,她苦苦寻找多次都不见书信的踪影。后来她多次写信给杨爱玉的单位寻找,然而并未如愿,两姐妹从此便失了联系。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她一直不曾忘记当年的挚友。而看到母亲经常对着杨爱玉与她的合影潸然泪下,郭玉兰的女儿开始计划带母亲去榆林寻找杨阿姨。
派出所帮忙找到挚友家人
9月3日早上,郭玉兰与女儿抵达榆林。然而,曾经漫天黄沙、僻远贫困的榆林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她们手里只有少量的信息,找人谈何容易?
在酒店前台人员的建议下,郭玉兰与女儿来到青山路派出所。在派出所,当日值班的白治雄所长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很是感动,他表示会尽力帮老人完成夙愿。
查询户籍资料及基层信息采集系统,未能找到关于杨爱玉的丝毫信息。之后民警小惠和同事又在档案室查阅户口老档案,经过近5个小时的查找,杨爱玉的名字终于出现了,然而信息中唯一留下的联系电话却是空号。在杨爱玉的户籍信息中,民警小惠看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雷林”,是老人的儿子。小惠想起一位老邻居的爱人也叫雷林,出生年月也相仿。辗转多人,小惠拨通了雷林的电话号码,这个雷林确实是杨爱玉的儿子。得知郭玉兰从天津来寻找母亲,雷林非常感动。
雷林说,母亲已于1996年因病离世。但是,他表示一定要见见郭阿姨,母亲留下的遗物里最多的就是她和郭阿姨的书信。
得知杨爱玉去世的消息,郭玉兰泪流满面。当天下午,郭玉兰在雷林的陪同下,去了她念念不忘的杨爱玉的墓前献上鲜花。
王虎成 本报记者 刘美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