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塬有个王宝成,今年六十二。养牛招了祸,招祸还养牛,养牛脱了贫,实实在在一股牛精神。
大岭子上有一群秦川黄牛,自己吃,自己睡,吃的青药草,喝的矿泉水,一个个膘肥体壮,毛光得像缎子,那就是王宝成养的。王宝成养牛不扎鼻圈,不拴缰绳,不戴牛笼嘴,完全凭牛自己吃,自己喝、自己睡,甚至于自己配种自己谈恋爱,就连生牛娃,也是黄牛自己接生,一切“自给自足”。
1995年,王宝成从太白七里川买了三头牛,一公一母一个小乳牛,背上干粮起早摸黑二百多里,把牛赶回黄柏塬。牛走路不快,头一天才走到苏家沟,王宝成只能借宿在山里人家,要知道从七里川到黄柏塬,要下过一道梁、一道沟,翻一道大岭子,再下一道沟,足足二百多里。王宝成养牛,舍得出力,舍得花本钱,自己种了好几亩玉米,全部粉成了饲料面喂牛,你在大岭子上看到的那些牛,一个个膘肥体壮,并不都是仙草吃的,而是每隔一星期,王宝成就背上料面食盐翻山穿林,定期定时给黄牛滋补,不吃盐不吃料,光凭仙草,根本肥不了牛。
王宝成买的牛,从三头繁殖到了七八头、十来头,日子一天天过得牛气、过得好,可是就在一九九八年,王宝成却因为养牛招了祸——他养的七八头黄牛,最大的一头竟然不翼而飞丢失,那可是一头好乳牛,给王宝成下了好几个牛娃娃呀!
王宝成心疼的不得了,一心要寻遍黄柏塬,找到那头牛。于是王宝成背上干粮,拿了砍刀,从小岭子、大岭子、苏家沟、翻转回来穿到洞长沟半个月餐风宿露去寻牛。那时节正是秋末冬初,连阴雨加山上雪,白天晚上雾缠山,饿了啃冷干粮,渴了喝雪水山泉,夜晚蜷在石崖山洞里避风躲野兽,足足找了半个月,总算把那头救命牛找到了,可是牛已经变成了死牛——被哪个黑心人一枪打死,牛都变臭了!王宝成也因为半个月深山挨冻受饿得了风湿病,全身疼痛关节变形,走路一瘸一跛,牛人成了“牛瘸子”。
王宝成养牛致了富,攒下的牛财都看了病,宝鸡、西安、周至、北京,一下子花了十几万,风湿病不但没看好,反倒因为生病成了贫困户,真可谓牛极生悲,牛极招祸。
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恩社、司机任俊瑞成了王宝成脱贫的帮扶包抓对象,于是两个人一次次来到黄柏塬,来到王宝成屋里。他们知道王宝成成为贫困户的根子就是风湿病,于是两个干部找到村上,按照扶贫政策给王宝成申请办理了“大病救助”;又按照“产业扶贫”政策,帮扶、鼓励他继续发展养牛,脱贫致富。王宝成看病有了靠山,小病有合疗,大病靠政府,连住院看病的“门槛费”都免了。看次大病花一万,自己只掏一点点。为了鼓励王宝成脱贫致富,两个领导还给他申办了产业救助,王宝成虽然还是腰腿疼,依然鼓起了精神,我还是要养牛,一定要靠养牛脱贫!
尽管腿还瘸,尽管犯病浑身疼,牛人王宝成再次养牛,2017年养了14头,到了年底变成了18头——牛在山上自己恋爱自己配种下牛娃。有人说“王宝成你把黄牛放在山上,不怕野羚牛和你家黄牛约会,生下一个羚牛娃?”王宝成笑了,“那绝对不会,羚牛粪是圆疙瘩,黄牛粪是圆坨坨,一个是牛,一个是羊,杂交不了!”王宝成念过书爱看书更爱动脑子,当过生产队会计、出纳,害怕自己的牛“近亲繁殖”,在自己的牛群里,一旦有近亲的种牛、乳牛,必须选择一个分离出去,让它近亲绝不繁殖,以免成了长不大的“牛怪胎”!
牛人不但养牛,还种了5亩玉米、三亩黄豆,喂了三头猪,还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上山下岭看牛喂盐喂料面再不用徒步百十里爬山过河;又嫁接了几亩板栗,养了35箱土蜂。黄柏塬建成了风景区,天南地北游客旅游观光来到黄柏塬,60来岁的王宝成便开上自己的农用车,拉上自己生产的土蜂蜜、黄豆、洋芋夹夹,甚至于连自己上山捡来的山核桃、猕猴桃卖给游客。一年养牛、卖山货能挣两三万,2017年早早脱了贫。
王宝成说,你看党的政策有多好?!大病救助,产业扶贫,人嘛,要活一股精神,一股志气,你总不能躺在家里装贫困等人家给你送钱。就算你是大小伙,人家一看你是贫困户,说个媳妇连你都不跟,那跟养猪吃白食的活死人一样、谁都看不起!
瘸子牛人王宝成成了黄柏塬产业脱贫标兵,还有自强自立,坚持上山割漆,创业脱贫致富的陈友兴,都得到了政府的奖励。黄柏塬镇有165家贫困户,他们知道了王宝成、陈友兴的脱贫故事,在县、镇、村干部的帮助、包扶下,纷纷以他们为榜样,2016年脱贫21户,2017年脱贫30户,2018年计划脱贫91户,要在2020年一户不落脱贫致富奔小康! 通讯员 高居田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