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第五个全国扶贫日(10月17日)前夕,首场“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市人社、国土、教育等3个部门,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及成效作新闻发布。
市人社局:10万富余劳力和贫困劳力就近就业
市人社局副局长董建明介绍,今年以来,全市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吸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0万人。
通过“部门单位+社会企业机构+贫困劳动力”协作模式,采取社会化购买服务,挖掘扶贫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截止9月底,全市共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8667人;新增开发就业扶贫岗位1384个。
通过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种养殖和微型创业培训,采取“集中+分散”、“田间+夜间”相结合,不断增强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市培训贫困劳动力13455人,扶持创业638人。
在全省率先发起就业扶贫春季攻势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苏陕劳务协作公共就业招聘服务活动80余场,3.2万余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1.3万人签订就业协议。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江苏镇江对接沟通,不断将合作帮扶引向深入。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和特设公岗,腾出补贴期满公益岗位。再认定一批有特色、效果明显的大学生、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带动贫困劳动力创业发展。把坚持就业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加速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市国土局: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主体全部竣工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市移民办主任安和平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模20164户、75616人,搬迁安置规模居全省第四,关中第一。
截至9月底,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主体竣工100%,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89.44%。全市“十三五”国家任务年底前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交钥匙。
下一步,将紧盯实际入住率、就业脱贫率、宅基地腾退率和群众融入度提升,重点围绕脱贫摘帽县、围绕2018年度减贫计划、围绕2018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科学研判工作质量和进度情况,聚力补齐短板和弱项。
深入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督促落实县、镇两级政府主体责任,确保年底前实际入住率达到60%以上,明年6月底前全部实际入住。
抓实抓细后续脱贫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围绕社区后续管理,加快健全配齐安置社区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确保搬迁群众在居住地社区便捷享受社保、教育、卫计、养老等公共服务。
积极稳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在搬迁范围划定、搬迁对象认定、补助标准制定、安置方式及后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彻底解决“搬得出、能脱贫、不举债”等突出问题和根本性问题。
市教育局:近三年招1591名特岗教师 充实农村学校
渭南市教育局副局长姚培实介绍,该局围绕“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标,确定了“123”扶贫工作思路(即实现义务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确保零辍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教师帮扶两个全覆盖,扶贫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群众满意度三方面提升)。
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全市教育系统党员教师每学期至少进村入户开展一次大家访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展“扶志向、扶学业、扶生活”活动。
对现有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和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日制学历教育或者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基本形成“交流有网络、上课有电子白板、备课有电子备课室”的现代化教学环境,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8.71万人。
近三年,全市累计招录1591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试行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实施中考改革,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化高中将50%的招生计划定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
今年9月,已启动“城区幼儿园建设、城区学位补充、乡村学校生活设施提升、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改革提升”五大工程,力争通过3年努力,着力解决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华商记者卫楠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