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陕西新闻

绽放在群众指尖上的艺术--大荔面花

时间:2019-03-09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大荔面花成功入选。

  大荔面花是当地群众过年过节、婚嫁丧娶的必备礼品,源于生活,是群众自己的艺术,是千百年来大荔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积淀。大荔面花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渭北乃至全省独树一帜,这也是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人独有的记忆。

  梅花造型点缀是大荔面花的特色

  阿寿村人记忆中的面花都与每年的“二月二”庙会有着密切关联,传说纪念药王孙思邈的老庙在清代同治年间被烧毁,从那时就兴起了用面花做庙当献食的习俗。阿寿村人这种制作面花的技艺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现在要说阿寿村谁的面花做的最好,就不得不提71岁的聂秀芳老人。

  3月1日,华商报记者在阿寿村见到了聂秀芳老人,她是大荔县羌白镇新桥村人,1967年嫁到阿寿村,因面花制作有“只传媳妇不传女”一说,聂秀芳的婆婆就将制作面花的技艺传给了她,“我婆婆十里八乡的名人,她做的面花花形好,形象逼真,做啥像啥。我从制作简单的梅花开始,婆婆手把手教,没几年就基本学会了。上世纪70年代,我还收了不少徒弟。”

  说起大荔面花的特点,聂秀芳介绍,大荔面花按用途分为时令面花、喜庆面花和祭祀面花,借助刀、剪、针、梳等工具,汇集揉、捻、捏、搓、点等多道工序,造型有花、鸟、虫、鱼、戏剧人物、各种动物和建筑等,内容有祝福美满婚姻、子孙兴旺的鹣鹣馍,有祝贺老人福寿双全的寿桃,有春节拜年祭祖的花馄饨、花馒头、花糕、花炸果等十几个品种。

  “区别于合阳县、澄城县、华州区的面花,大荔面花造型中多以梅花造型点缀,面花不着颜色,保持面食自然的白、香、甜,而其它地方面花都会上色。近几年也经常去其它地方与老艺人交流学习,阿寿村的面花也不断进行演化创新,有了很多新元素,例如现在部分面花也加入合阳县牡丹花元素,有些造型也开始着色。”聂秀芳说。

  药王庙祭祀面花群阵全村都参与制作

  现在全村80%会做面花的村民都是聂秀芳徒弟,面花技艺都是她教授的,为了能更好的把面花传承下去,聂秀芳最近几年一直在教孙女王丹制作面花,“学习面花制作要看天分,有些人来学几个月也学不会,有些人一点即会,孙女聪明,这方面学习很快,她曾单独制作过药王庙祭祀面花群阵中的一部分。”

  提起“二月二”庙会的药王庙祭祀面花群阵,聂秀芳介绍,药王庙祭祀面花群阵是阿寿村面花的代表作品,每年都会赶在二月二前制作完成,阿寿村东、南、西、北四个社,会将群阵中的旗杆、前后殿、戏楼、牌楼、药王洞和庙门等分给各社制作,每个社做一部分,基本全村人都会参与这个制作过程。庙门、牌楼外饰雕梁画栋,古态雄风,雀跃屋脊,栩栩传神,石狮石虎,火眼金睛……庙会后,祭祀面花会分给村民吃,村民相信吃了祭祀面花能祛病消灾。

  孙女传承面花技艺 加入新元素不断创新

  在记者采访当天,虽然聂秀芳因摔伤行动不便,但还是执意要为记者展示大荔面花的制作过程,聂秀芳先揉了一个长条形面团放在左手上,右手用剪刀在面团右侧剪了几下,“吉兽”的尾巴羽毛造型就出来了,聂秀芳将面团往上弯曲,又在另一端捏了几下,鸟的头部形象立刻展现出来,再将黑豆放在头部,“吉兽”就有了眼睛,聂秀芳又用剪刀修饰出腿和翅膀,不一会一只“吉兽”(类似于鸟的形象)制作完成,似鸟而非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聂秀芳孙女王丹说:“我从小接触面花,耳濡目染,现在已跟奶奶学习了三年,已能独自制作复杂面花,以后我会继续跟奶奶学习,将面花制作这门技艺学好传下去,不能让这门技艺失传。现在我也出去跟其它地区艺人交流,将外面的新事物新元素带回来,尝试将新元素加入面花中,大荔面花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喜欢,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

  今年组织大荔面花进校园 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

  对于今后大荔面花的发展规划,大荔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林宏霞说,大荔面花在群众生产生活中从未中断过,以洛河为界,洛河以南的面花粗狂大气,以素色为主,主要以羌白镇阿寿村面花为代表,其中最有特色的作品是“二月二”药王庙祭祀面花;洛河以北的面花精巧细腻、色彩丰富,主要以安仁镇高明村面花为代表,也可以说大荔面花是绽放在群众指尖上的民俗瑰宝

  林宏霞介绍,今年大荔县文化馆会联合省市相关单位组织举办面花培训班,还会与大荔县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大荔面花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了解大荔面花历史及文化。其次要不断加大宣传,让大荔面花被更多中国人所熟知,加强面花产业开发,扶持村民开办花馍店,让农民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好。

  华商记者 唐保虎

编辑:华商报供稿

  • 上一篇:渭南将实行交通分流管控 确保中甲足球联赛顺利举行
  • 下一篇:铜川上千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