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笔者在城固县小河镇铁炉湾村采访时,发现了一件不同于其他村的“稀奇事”:全村2017年识别的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被驻村第一书记王亮全部搬上了卫星图。
这位来自县人社局的“网络高手”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在电脑、网络方面的技术才能,不仅动手架线为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建起了“一呼百应”的村级互联网信息平台,还把全村136户贫困户逐一标到谷歌地图上,为利用网络大数据实现精准帮扶奠定了基础。
凝心聚力,建强基层组织
2017年4月,城固县人社局干部王亮被选派到小河镇铁炉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该村是城固县北部山区小河镇的深度贫困村,距离县城将近60公里,从县城到村上开车要1个半小时,从村委会再到最远的农户家里,骑摩托车还需要半个小时,虽然条件稍显艰苦,但他毫无怨言,贴近群众,真抓实干,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有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驻村以后,王亮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学习和议会制度,认真组织学习领会脱贫攻坚方面的文件精神,注重团结村两委班子,着力抓好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带领村“两委”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他联系争取资金25万元,用于党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通过利用党日活动、党员学习日、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平台,从抓实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学习教育入手,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谁富了不稀奇,稀奇的是穷还不放弃!只要你们不气馁,我们帮扶干部就不放弃,大家齐心协力斗贫困战穷苦,一定会早日拔穷根、奔小康!”城固县人社局驻小河镇铁路湾村第一书记王亮,到村第一次群众会上立下的脱贫志。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他带领四支队伍通过大力塑造和宣传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入户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开展一对一的“明理、感恩、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开展村容村貌“五净一规范”活动,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调动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爱心超市积分兑换,乡贤队伍引导教育,帮扶干部真情打动,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村里曾经的懒汉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腰杆如今也挺直了。
强化培训,提高致富能力
村里大部分贫困群众由于文化基础差,缺乏科学的种养殖技术和就业技能,为此王亮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方联系相关部门,为群众争取各类培训。自2017年5月以来,协调组织了种养殖技术培训、SYB创业培训和家政服务培训,共计6场次200余人参加。
他还多次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为群众现场讲授农作物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群众的种养殖技能提高了,产量上来了,效益也有了。同时他还发挥人社局的就业服务优势,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就业单位,全年外出务工126人次,创收260余万元。只要家里有1个外出务工的农户都能稳定脱贫。
发展产业,拓展增收渠道
铁炉湾村由于山大沟深平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靠天吃饭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经济增收慢,路子不畅。
为此,王亮经常和村两委深入田间山头探讨研究,结合村情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目前以城固三木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辐射带动全村长期发展元胡128亩,乌药83亩,猪苓126亩,其他药材500余亩。村扶贫合作社建椴木香菇基地一处,集中点种椴木香菇498架,辐射带动群众发展椴木香菇木耳800余架。
以城固县海龙养殖场为主体,带动贫困户35户,发展土黑猪养殖,现存栏土黑猪500余头。村扶贫合作社建有生态放养土猪养殖基地一处,建圈舍5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散养生态土黑猪600头。
通过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将全村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利益分红,并优先接纳本社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2018年村上贫困劳动力在三大产业基地务工收入达10万余元,户均增收1000余元。村里群众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
驻村近2年来,王亮先后被抽调参与市脱贫办对佛坪县、留坝县的脱贫退出核查工作,参与县内脱贫攻坚核查工作,参与全县“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扶智”宣讲工作,代表城固县参与全市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宣讲工作。
2017年以来,王亮先后被派出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脱贫帮扶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华商记者 张映伟 通讯员 单庆华 文/图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