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1959年,母亲被分配到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劳动了3个月,当时肚子里还怀着我。她工作不怕苦累,获得了建筑单位颁发的劳动奖状,这份荣誉她念叨了一辈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太太89岁,我们又回到北京,让母亲拿着奖状,在人民大会堂外拍了这张合影。”
1957年,何其芳(左)和丈夫在天安门前合影,照片中的两个小孩是龚伟的哥哥和姐姐。5月20日,龚伟带着母亲在1957年拍照的位置重新拍了一张照片。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赶上祖国蒸蒸日上的建设步伐,成为何其芳老人人生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今年5月10日,儿子龚伟带着她从咸阳出发,一路自驾游览了大半个中国,为了让母亲圆梦,他们再次来到令老人魂牵梦绕的北京,重拾散落的记忆。
响应国家号召 夫妻俩去北京参加新中国建设6月3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龚伟时,他和妻子正带着母亲在河南安阳旅游。“这次出门我们兄妹几个计划了好些年,总是被各种琐事打乱计划。父亲2011年已经过世,如今老太太已经89岁了,我们不敢再等。”龚伟告诉记者,这次出远门他们虽然有个大概的计划,但一切都以老太太身体条件是否允许为前提。当看到老太太拿着当年的奖状站在人民大会堂外幸福的笑脸,龚伟直言很感动,也重新理解了父母那代人和国家深刻的感情,“这趟旅游对她是重拾人生记忆的过程,对我也是重新受教育和认识母亲的过程。”
当年,母亲何其芳每天推着童车,带儿子龚伟去北京东安门附近的单位上班。5月22日,两人在胡同口重现了当年母亲推着他上班的场景,一晃60年过去了。(图右)
何其芳老人1930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从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与毕业于四川大学外语系的丈夫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亟需各种人才。1955年,两人响应国家号召调到对外贸易部工作,在北京工作了6年。1961年,丈夫调到咸阳市第二中学(现为咸阳中学)任教,何其芳随后也调到咸阳市粮食局工作,直至退休。在北京工作期间,何其芳夫妇都是二十多岁,在最美好的年华能够参与到新中国朝气蓬勃的建设中,成了两人弥足珍贵的回忆。龚伟说:“这段经历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哥哥姐姐当时还小,我是1959年出生,对北京的生活根本没有印象。小时候,母亲时常会讲起在北京工作时的点点滴滴。”
为参与建设隐瞒怀孕 特地为儿子起名“伟”1959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由于工期紧张,中央号召机关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参加不得少于3个月的工地劳动,何其芳被分到人民大会堂的建设项目上。
龚伟笑着说,在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虽然差点,但大家干劲十足,从不叫苦叫累,认为参加劳动是最光荣的事。当时母亲肚子里还怀着他,所以他也算是沾母亲的光,一起参与到了建设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中。
6月3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刚刚结束午休的何其芳老人。老人虽然已经89岁,但思维仍很清晰。提起自己参加人民大会堂建设的经历,她回忆说,那时候干的都是实打实的粗活,不是在工地抬钢筋就是用独轮车推土,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苦,觉得能够参与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是非常光荣的事,“我记得参加劳动那3个月正值夏天,很热。为了能参加劳动,我向组织上隐瞒了怀孕的事。”她说,三儿子是1959年12月出生的,许多和她一起参加劳动的同事说,建设人民大会堂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于是在他们的建议下,为孩子取了“龚伟”这个名字作为纪念。
劳动积极获建设单位表彰 奖状被老人珍藏了60年
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何其芳回到机关工作,让她没想到的是,她所在的建设单位给她颁发了一张奖状,并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机关,这份荣誉让她倍感自豪,并保留至今。1961年定居咸阳后,何其芳和丈夫仅在改革开放初期去北京旅游过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去过北京。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何老太越发的喜欢提及往事,在北京的6年时光成了老人聊家常时绕不开的话题,而那张泛黄的奖状,成了那段岁月为数不多的见证。6月3日,龚伟将奖状的照片发给了记者,这张被保存了60年的奖状边角已多处残损,但都被老太太精心用胶带补好了。“劳动中干劲冲天,宣传服务都领先。人大工程显身手,思想锻炼红又专。”这些富有年代感的话语,是何其芳将汗水、青春奉献给这项伟大工程的写照。龚伟笑着说,这张奖状保留到现在,应该也算得上是文物级别的宝贝了,“这张颇为简陋,连章都没有盖的奖状,在我母亲看来却比任何证书都珍贵,因为这是她参与到祖国建设中的见证,是他们那代人令人感动的价值观。”
“只要母亲身体允许,我会陪她一直逛下去”据龚伟介绍,自己平时在外地做生意,陪伴母亲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不敢再等了!这次我推掉了所有工作,和妻子全身心陪老人去逛逛祖国的大好河山。”5月10日,龚伟和妻子在兄弟姐妹的送别下,带着母亲驾车出发,并偷偷带上了老人珍藏了60年的奖状,“一开始只告诉老人去逛一趟黄陵,既然到了黄陵,那咱们就顺带去一下壶口瀑布,再然后就逛了近一点的平遥、太原、大同,到了大同已经离北京不远了。之前老人还一直念叨‘赶紧回吧’,一听快到北京了,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5月19日到北京后,原本计划待3天,最后我们待了5天。”
虽然何其芳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年纪大了,这次出门龚伟将老人的轮椅、制氧机、药品都带在了车上。在北京期间,龚先生推着轮椅带母亲去了曾经住过的胡同,去了60多年前拍过合影的天安门广场,而最让老人激动的,就是她拿着奖状,和曾经参与建设的人民大会堂一起合影,“60年沧桑变化,仿佛是一个轮回。老人拿着奖状那一刻,一切好像又回到了过去。看着她满脸兴奋,我也挺感动的。”“离开北京后,母亲的状态越来越好,我们又爬了长城,去了承德、北戴河、青岛等很多地方,许多景区的台阶她都是自己爬上去,有时候我们夫妻俩也会轮着背一会。”龚伟说,只要母亲身体条件允许,他们会一直陪着母亲继续逛下去。“下一步我们计划去南方走走,我希望母亲能活到一百岁,让我有时间能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成朋友圈集赞狂魔 朋友也有了带父母出门想法每到一个地方,龚伟夫妇都会将和母亲度过的点滴时光记录在微信朋友圈。记者翻看龚伟的朋友圈,有他推着母亲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天伦之乐,有母子手拉着手走在夕阳下北戴河沙滩的温馨;有对往事的伤感,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最近我都快成了集赞狂魔,每次发微信朋友圈,总会有许多朋友点赞并送上祝福。去了景区,许多游客看到这么高龄的老太太出来逛,都会主动送上祝福。”龚伟笑着说,看到这些照片,许多朋友都有了带父母出门的想法,“大家夸奖我孝顺,我很惭愧,孝敬父母不能等,能通过母亲的故事感染身边人,这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地方。”
“我母亲今年84岁,1954年支援大西北离开了北京,就再未去过。这几年,母亲老是念叨想去一趟北京,担心母亲身体受不了,这项提议遭到了我们这些儿女的全票反对。龚伟发的每一条微信我都认真看过,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也激励了我们。”6月3日下午4时许,记者联系到龚伟的朋友张立东,据他介绍,明年自己便退休了,一定要带着母亲去逛逛北京,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5月27日,龚伟和母亲走在渤海湾的沙滩上,夕阳下母子手拉着手的画面格外温馨
“原本是带老人圆梦,这趟旅行让我有了更多感悟” 龚伟说,这次陪母亲自驾旅游,原本是为了尽孝,希望让母亲在晚年不留下遗憾,但在陪伴母亲的过程中,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重新受教育的过程。 “他们那一代人思想更加单纯,对国家的感情更深,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把名利也看得很淡,正是有他们那代人默默付出,才有了咱们国家这么快的发展变化,这也是我感悟最深的一点,也让我对家里这位老太太有了更多崇敬。”
何其芳老人也兴奋地告诉记者:“本想着将儿女拉扯大了,这辈子就安心了,真的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再来北京。变化太大了,许多地方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又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月。在晚年能亲眼看到咱们国家这么多地方,这么大的变化,我很知足。”
华商记者 王斌 实习生 晏庆乐 供图 张静
编辑:二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