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陕西新闻

你好,我是铜川新区!追梦赤子心 青春正当时!

时间:2019-08-31

从1992年“诞生”铜川新区就备受瞩目。

从陕西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被国家列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点建设区域,成为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层,再到2018年正式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7年的时间里,新区从建设初仅有几家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18.09万人口,近600家企业,工业企业总产值37.56亿元的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高新产业技术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微信图片_20190828113516.jpg

8月27日,铜川市政府召开“追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新闻发布会。铜川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辉现场介绍拥有“新速度”“新活力”“新维度”“新魅力”“新颜值”“新气质”“新画卷”的七新新区。

转型发展呈现“新速度”。

李辉介绍,建区27年来,新区紧扣新动能、新业态,加快建设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和南部产业园,着力打造大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科技和城市经济“五大产业集群”,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区两园五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铜川市南部产业园区是我市4个市级工业园区中规划最早、启动最早的工业园区,是新区主导产业的承载地、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园区按照“扩链、延链、强链”的思路,紧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航汽铝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方向,着力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高新产业技术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和盐城经济合作两个区中园,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电力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基地,构筑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828113711.png

三个经济激发“ 新活力”。

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枢纽经济。布局实施中医药大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商业航天科技等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澳威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航汽铝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西延高铁新区段高速等交通大动脉,规划以高铁站点为中心布局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路域经济、高铁经济,形成枢纽带动效应。依托药王文化,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门户经济。率先创建了全国首家药王大健康产业孵化园,陆续创建了中医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中医药核心技术应用等基地,药王中新浩治未病大健康产业园在匈牙利第六届中国-中东欧“16+1”国家总理峰会上,与匈牙利佩奇大学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建成开诊,孙思邈网联中医院、普惠健康体检中心全面运营。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重点,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擎的流动经济,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入驻,目前已落户企业11家。“三个经济”蹄疾步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改革创新拓展“新维度”。

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陕西自贸区和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光电子新型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加快发展航汽铝材料工业的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在资金扶持、用地保障、投资奖补等方面“一路绿灯”,让来区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感到优惠叠加、机遇空前,筑巢引来金凤凰。在今年第四届丝博会上,新区共签约项目26个,涉及总投资额291.25亿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铜川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的铜川空间技术研究院、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铜川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落户新区南部产业园区。星邑空间、灵动飞天等10余家航空航天研发企业入驻新区商业航天城。位于铜川新区的创业大街已入驻50家以上高科技成长型企业,京东云大数据产业园正吸引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云集新区,天健九方毫米波核心芯片将广泛应用于航天、5G等领域。积极创新融资方式,设立了我市第一支由区县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打造民间金融特色街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城市品质焕发“新魅力”。

新区全力实施城市人口“增容计划”,2019年上半年人口净增1.33万人,累计人口18.09万人,发展人气不断积聚。着眼于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按照“打通环线、消灭断头路”的思路,相继打通了华原西道和华夏南道,开元路、长兴路北段建成通车,长兴路南段等4条“断头路”有序推进。围绕资源节约利用的理念,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西北环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华原西道、长青南路、九州东道道路建设过程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极大的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即将投入建设的玉皇阁二号桥及引线工程、石仁立交等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新耀主城区路网体系。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朝阳公园全面建成使用,大剧院、博物馆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朝阳公园业已成为铜川的“新网红”。实行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坚持徒步巡查、蹲点值守和错时巡查相结合,层层落实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监管责任,建成金鼎路“门头牌匾示范一条街”和斯明街“城管执法严管一条街”,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生态如水焕发“新颜值”。

新区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实现了智慧新区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四级网格全覆盖,9个高清视频面源污染摄像头和130个治安监控摄像头为执法人员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全面推行渣土车公司化运营模式,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实施VOC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清废”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各类企业128家。积极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市一中南校区污水压力泵站建成投用。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入户普查工业企业52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完成了赵氏河湿地公园的红线划定工作,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PM10、PM2.5年均值逐年下降,空气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微信图片_20190828113722.jpg

文化建设涵养“新气质”。

新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建设,打造了以崇文街入驻地企业为主体的新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以上。公共文化事业年度任务完成率100%,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80%,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覆盖率100%,万人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666㎡,全区41个村(社区)全部建成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功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区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民生幸福汇就“新画卷”。

坚持以人为本,高标准落实“两个80%”政策,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在全区开展 “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行动,通过“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和县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321”结对帮扶模式,把脱贫攻坚等民生工作做细做实。2019年上半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5%,失业率控制在3.23%以内,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支出均呈增长态势。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00个,增加幼儿园学位630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普惠性学前教育普及率75%。陕西体育专修学院项目全面开工,梅乐园中学、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等教育项目稳步推进。成立市人民医院与新区卫计局医联体,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贫困人口基本公卫服务覆盖率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100%。铁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思邈中医堂实现了全覆盖。长命村集中式光伏项目7月4日正式并网发电,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存量商品房安置全部完成,民生实事锦上添花。

华商报实习记者 田怡心

编辑:二三里

  • 上一篇:加油站旁边 大货车轮胎突然起火爆炸
  • 下一篇:铜川新区:“五大产业集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