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陕西新闻联播》继续关注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集体产权改革。2014年10月,赵家峁村因土地、现金入股合作模式,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个试点村之一,在完成了第一步改革后,赵家峁村怎么继续推进改革,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新闻回顾:赵家峁村集体产权改革启示录:"能人"的带头作用让"资金变股金"
随着夏季的到来,赵家峁村村民刘开富原本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新的内容。
赵家峁村村民刘开富:“师傅,给咱挖好,宽窄深浅一次性挖到位。”
白天,刘开富在村上的工地指挥工程施工,晚上他还要到儿子开的烧烤摊上去帮忙。对于务农大半辈子的刘开富而言,现在正逐渐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赵家峁村村民刘开富:“(年轻时)我的收入就靠喂两只羊,打点粮食卖了,就这么个收入。”
2014年,刘开富得知他们村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个试点村中唯一的传统村落,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还会涉及更多股权改革。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跃跃欲试,却被自己老伴泼了盆冷水。
赵家峁村村民刘开富:“当时改革一来,我要打工 我老伴就转不过这个弯,就要种地,说不种地吃什么呀,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不种地吃什么了。”
刘开富老伴的担心,其实代表了赵家峁村相当一部分村民的想法。在村委会里,至今仍保存着当时每位村民对集体产权改革的征求意见表,其中就有个别“不同意”的签名,村民赵永明就是一个。
赵家峁村村民赵永明:“我填的是不同意。”
记者:“为啥?”
赵家峁村村民赵永明:“因为我不知道能改的这么好。原来有些事情人不相信,感觉这么个弄成了?还不如稳稳妥妥种咱的地保险。”
让村支书张春平更加没想到的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全国许多改革地区最难推进的清产核资、股民界定在赵家峁村相对顺利,但股权设置成了更大的难题。赵家峁村的股权分为资金股、土地股、人口股、劳龄股和旧房产股。当初讨论股权比例时,前前后后调整了50多次,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
赵家峁村村支书张春平:“在利益面前,尤其是我们这些地方的人,说白了就是一百块钱的亏都不想吃。我们怎样让群众受益,我们只能让外面入资金多的这部分人,说的直白点就是让一步,让利于老百姓。”
张春平记得,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时,有的希望土地股占比多,有的希望资金股占比多,有的希望人口股占比多,各有各的考量,迟迟不能统一。
赵家峁村村支书张春平:“我们的资金股中占60%了,然后退让成50%-40%,最后直压到23%上,原则上人口和土地不能低于60%,旧房产基本平衡着,老先人留下来的多多少少都有了,基本差别不大。再就是劳龄股基本差别不大,所以我们77%的股都是老百姓的,基本就平衡着,23%的资金股最大的一个也就是60万。”
股权比例一确定,赵家峁村终于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的转变,村里的产权制度改革也步入正轨。2016年元月,村集体积累的资金达1310万元,共计流转土地5300亩,投资900多万元的旅游景区开始上马建设。村民们既可以在村上集体大产业里工作,又有富裕时间发展自家的小产业。
赵家峁村村民刘开富:“改革以后各奔前程了,谁有本事谁(致富),因为各挣各的钱了么。”
如今的赵家峁村,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祖祖辈辈种田的农民有了新的工作。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土地流转、旅游扶贫等一系列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使得赵家峁村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三年时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0元,增长了4倍多,贫困人口由81.7%迅速减少到2.4%。
赵家峁村村支书张春平:“从目前的形势看,我觉得我们返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们村我们现在是在无形中就脱贫了,我们解决的很多就业岗位。”
改革以后的赵家峁村旧貌换新颜,但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如何让已经脱贫的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杨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