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 李小博)昨日,华商报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共破获制售假劣食品案187起,涉案金额1900余万元。省公安厅同时还发布了10起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以下为其中4个案例。
1.西安汤某、马某生产销售假冒保健品案
2016年6月,西安市一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某知名品牌保健品,后经厂家鉴定为假冒。今年2月12日,西安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同时捣毁3个生产销售假冒保健品窝点,查获假冒保健品成品8000余盒,抓获嫌疑人4名,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经查,2014年以来,该案主要嫌疑人汤某同时开设4个网店销售假冒保健品。从2015年7月开始,该案另一主要嫌疑人马某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客户,向下线销售。目前该案已进入诉讼阶段。
2.渭南许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4月23日,消费者杨某在渭南一卤肉店购买卤猪蹄2斤,其侄子、侄女食用后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经检测,卤猪蹄中亚硝酸盐含量均超国标。5月23日,卤肉店店主许某被刑拘。
3.西安李某等使用工业原料勾兑食用醋案
2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对位于浐灞等地的5个窝点进行查处,当场查获违法使用工业原料勾兑的食用醋2600余箱共计5万余瓶,工业原料约7吨,以及大量食用醋假标贴,现场控制涉案嫌疑人10余名。抽样送检结果显示,食用醋为工业原料违法勾兑而成。经该案主要嫌疑人李某等交代,他们自2014年起就这样做,该案累计涉案价值600余万元。
4.安康隆某添加工业化工原料制作蛋糕案
2016年12月以来,旬阳县一蛋糕店经营者隆某在加工蛋糕等食品过程中,为使蛋糕膨松可口,在蛋糕等食品生产过程中超量添加工业化工原料。今年3月8日,隆某被刑拘。
编辑:王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