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耀州区瑶曲镇刘村,有一名特殊的复员军人,他脱下军装换上布衣,放弃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将保家卫国的使命转换成带领家乡父老奔小康的责任。他叫雷中朝,是原兰州军区某部团政治处主任,现在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
今年50岁的雷中朝在部队工作20多年,先后荣立五次三等功。2005年转业时,国家安置军人就业,但同时鼓励军人自主择业。为了给国家减轻负担,雷中朝主动放弃政府的安置和留在省级新闻媒体工作的优越条件,选择回乡开办猪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回到家乡的雷中朝看到乡亲们搞养殖还沿用传统“小作坊”模式,难以获得规模效益。通过考察,他得知国家正在扶持养殖业,便决心依靠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养殖业。雷中朝引导村民改变落后观念,学习先进技术,走科学化、规模化的养殖道路。
2012年,雷中朝为了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他贷款、借贷,筹资100万元开始建猪场。当年8月份,连续多日的阴雨把刚刚平整好的场地冲得面目全非,这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增加了额外的支出。“屋露偏逢连阴雨”,又遇到建筑材料涨价,导致资金短缺,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雷中朝一边借款,一边加班加点帮助建筑工人干活。他说:“这事情真的不容易,建场子时我抵押房子,找人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到处筹措资金,把人脸都看遍了,有时为了节约费用,自己加班装卸东西、过沙子,经常熬到凌晨。”
只有一腔热血还不行,雷中朝深知要养好猪,技术和经验更重要。为了尽快使自己变成内行,他经常上门请教畜牧专家,连续跑了全市20多家大型养猪场,虚心请教学习养殖技术。2012年底,100多头猪仔进场了,雷中朝看着活蹦乱跳的猪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他一有空就到猪舍旁,观察猪仔的生长情况。
但在2013年,雷中朝遇到了事业低谷。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猪快出栏时,由于他对市场行情预测不够,加之生猪的收购价一路走低,让他倍受打击。雷中朝说,场子刚建起,由于没有经验,他一下子就进了上百头猪,结果遇到生猪价格下滑,市场行情低迷,当年就赔进去30多万元。他曾经想过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雷中朝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6年时间的打拼,随着市场行情的好转,再加之对养殖技术的不断学习,猪场收益初步见效。此时此刻,他知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时候到了。雷中朝成立的耀州区宏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有一座216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年养殖规模达到3000余头以上,年收入300万元。2015年,在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中,雷中朝的宏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承担了帮扶瑶曲镇刘村和车洼村贫困户产业脱贫任务。
“我们村和周边村有许多贫困户,我觉得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叫富。我最初的想法就是搞养殖,把全村人都带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雷中朝说。雷称德是村里的贫困户,无儿无女,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不能干重体力活。雷中朝让他在合作社打工,他说:“我在猪场打了三年工,一个月1000来块钱,而且猪场还给我提供猪苗,我把学下的技术用在养猪上,争取把它们养好,早点脱贫。”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扶贫思路,以合作社为载体,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刘村和车洼村83户贫困群众参与入股发展养猪,现存栏育肥猪500多头,年底户均享受分红800元。瑶曲镇副镇长王国宏说:“雷中朝在脱贫攻坚和贫困户帮扶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也把军队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地方,发挥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传统。”
现如今,雷中朝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司令”,农户们不断找上门来取经学习。养猪有问题就找“猪司令”,雷中朝成了养殖户最信赖的人,他的手机号也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养殖户的热线。免费咨询、上门服务成为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及下一步的打算,雷中朝说,他想扩大养殖规模,将猪粪变废为宝,形成循环产业链,带动更多贫困户和群众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
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