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铜川市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追赶超越”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对铜川市行政审批、供给侧结构、农村等方面的改革情况进行了汇报。
24次会议 研究审议105个改革事项
铜川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主任文志奇在发布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铜川市突出问题导向,推出了一批务实有效的“新举措”,各领域改革持续落地见效。出台了《市委关于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和《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形成了铜川市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24次会议,研究审议105个改革事项,各领域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全面实施。
取消154项下放28项行政审批事项
会上,铜川市编办副主任、市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新章介绍了铜川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铜川市自2001年以来先后历经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轮改革自2013年8月开始以来,2013年以来,对中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铜川市的349项(其中取消184项、下放管理层级117项、前置改后置44项、保留前置4项),逐一按层级承接落实到位。
先后6批次清理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154项,下放28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44.7%,提前超额完成省上提出的精简1/3的目标任务。另外,清理公布了《市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对14个市级部门实施的48项行政许可涉及的61项中介服务项目予以保留,并逐项明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执收单位等。
关闭煤矿21处 退出产能1058万吨
在铜川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铜川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叶强介绍道,铜川市供给侧改革采取1+5模式开展,即编制一个总体意见和“三去一降一补”五个专项行动计划。出台了《铜川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和5个行动计划,“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实施,目前,铜川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态势。实现了转型不失速、量增质更优的目标。
铜川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市委、市政府坚持“精煤、活铝、强电、优水泥”的思路,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处置僵尸企业,蓄能增势、优胜劣汰,推动产业向多元协同发展,主动退出淘煤矿21处,汰落后产能1058万吨。制定印发《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从严控制土地供应,健全货币化安置机制,合理引导购房消费,加大去库存力度。1-8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32万㎡,同比增长20.15%。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33.09万㎡,同比增长24.45%。截止8月底,商品住房可售面积66.13万㎡,净减少量6万㎡,消化周期15个月左右。
另外,铜川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社会保险费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等五个方面,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权分置 以农村“三变”助力脱贫攻坚
铜川市农业局局长于明辉介绍铜川市农村改革情况,近年来,铜川市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两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核心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就是将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改革后,所有权依然归集体,承包权依然归农户,以合同等形式使经营权可以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2016年底,铜川市已经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中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共确权土地面积139万亩,颁证农户8.6万户,发证率98.04%,远高于省上85%的发证率的要求。
农村“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主要目的是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解决集体经济不强、农村空心化、村两委班子凝聚力等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难题。
目前,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区县都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全市已建立集体经济组织190多个,其中耀州区178个村中有165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宜君县、印台区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和农村“三变”重点村也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预计在10月底,就能基本实现每个村都有集体经济组织的目标。
华商记者 郭强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