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一90后小伙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当了“职业农民”,在靠劳动致富路上,还不忘带动同村贫困户一起努力,争取早日脱贫。
大学毕业当了“职业农民”
刘鹏涛是华阴市华西镇庆华村人,生于1992年。2015年,他从西安一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没有像同学一样留在城市成为一名“上班族”,而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职业农民”。如今,他已是华阴市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华阴市九零后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
5月8日,华商报记者见到他时,他身穿一身迷彩服,脚蹬一双胶鞋,因为长期在田间地头劳动,他的皮肤被日头晒得黝黑,而一双手掌也磨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老茧。
提起当年回家种地的初衷,刘鹏涛有些腼腆,他说,父亲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从起初的承包50亩耕地开始,到自己毕业时已发展到承包了5000多亩耕地,家里一直以种地为生。
“在上大学时,我就萌生了毕业后要回家种地的想法。”刘鹏涛说,毕业时他给父亲表达了这一想法,起初也遭到了反对,父亲不想让他也成为农民,但在他的坚持下,最终取得了家人的支持。
在回到家乡后,他和家人又流转了部分土地,使耕地规模达到了1万多亩。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从原先单纯的小麦、玉米两类逐步扩展,如今已包括核桃、桃、葡萄、石榴、樱桃、油牡丹、油菜、莲菜、冬枣、西瓜、红薯等10多类,效益也比原先有了明显地增长。
致富路上不忘贫困户
耕地这么多,除草、施肥等农活也十分繁忙。农忙时每天早上6时,刘鹏涛会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他说:“光靠我们一家人,肯定忙不过来。我也找了同村的不少人来做农活,而大多数都是贫困户。”
刘鹏涛说,这些村民家里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贫困、生活条件差,虽然自家成立了公司,但一家富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真的富。于是,公司便通过劳务输入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来这里干一天活,会付给80元的报酬。
“平常不忙时需要二三十人,最忙时要用七八十人。”他说,除此之外,还通过劳动,让这些贫困户学习到最新的田间管理方式方法,进而应用到自家的农田中,提升自家所种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进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另外,他还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对在基地里承包耕地的农户,统一提供农资、技术和销售等服务,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
今年37岁的村民屈艳涛因意外导致左腿落下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上此前父亲患病花费巨大,孩子还在上小学,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差。
“我到鹏涛的公司已经2年了,除了能挣到一份稳定的收入,也学了不少新的技术和知识,管自家的农田也更加得心应手。”屈艳涛说,前段时间,他用这两年攒的钱再贷了一些钱,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如今,他和新购置的拖拉机一起在刘鹏涛的公司“打工”。
想带周边贫困户脱贫
回家种地以后,刘鹏涛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他介绍说,最近他正和西安一家高校正谈合作,计划在公司的基地实施自动化灌溉项目。
“这个项目实施以后,以后要浇地在手机上一点,什么时候开始浇、什么时候停,浇多少水等等,通过手机软件都能控制。”刘鹏涛说,而这也与自己的专业有联系,能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
同时,他还开办了网站和网店等,并尝试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等,提升所产农产品的价值。
2015年12月9日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级职业农民”;去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陕西省2015年青年农场主培育培训班,并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去年11月30日,获得渭南市“最美职业农民”入围奖;今年1月,还被评为陕西省“优秀职业农民”。
“太远的目标还没想好,目前就想先把这1万多亩地种好,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刘鹏涛说,同时他还会继续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利用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发展农业,带动周边的贫苦户早日脱贫,过上更好的生活。
华阴市农业局副局长郑小波表示,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注重对贫困村民的帮扶,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并付给报酬,还积极参与给贫困村民的献爱心活动,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
华商记者 卫楠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