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成都"大砍"村(社区)证明事项 新政实施约一周执行如何

时间:2017-05-09

  

  上个月,《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正式公布,从5月1日起,需要由村(社区)开具的证明从此前313项缩减至15项。除了精简证明事项,该清单还明确,凡未在清单范围内的证明事项,成都市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要求办事群众提供村(社区)证明。

  

  此清单已正式实施约一周,成都商报记者走访成都多个社区发现,跑去开具证明的市民明显减少,社区也很少再遇到市民来开“奇葩证明”。新华社区原来平均每天约有10人前来开证明,“这两天每天也就两三个”。

  退

  大批“证明事项”被清理后,后续又该如何跟进?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加快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健全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大数据库。此外,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就村(社区)的证明事项建立了退出机制。

  市卫计委就在有关文件中提出,对于未纳入上述清单的村(社区)证明事项,将清理依据文件,对应自行废止的条款进行废止等。

  上个月,《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以下简称《保留清单》)正式公布,从5月1日起,需要由村(社区)开具的证明从此前313项缩减至15项。

  不仅大幅精简证明事项,《保留清单》中还明确,凡未在清单范围内的证明事项,成都市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要求办事群众提供村(社区)证明。

  新政一出,群众一片叫好。日前,李克强总理也专门就成都全面清理各类“奇葩证明”一事作出批示:“在砍掉各类不必要的证明、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方面,各地都要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

  目前,《保留清单》已正式实施约一周,成都商报记者走访成都多个社区发现,跑去开具证明的市民明显减少。新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原来平均每天约有10人前来开证明,“这两天每天也就两三个”。

  实施

  “保留清单”贴门前

  还有统一证明表格、模板

  前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督院街社区,发现社区大门上已将15项保留清单打印后张贴了出来。该社区居委会彭主任介绍,早在上个月《保留清单》公布时,社区就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学习、熟记。他还准备做一个更大、更醒目的清单展板挂在门前。

  新华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保留清单》中15项保留的证明事项,已经下发了统一的证明表格、证明模板,再有居民前来开这15项证明,直接使用统一模板开具,而不是空白纸随意手写或打印。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这15项保留的证明事项所要求开具的部门已经纷纷将证明事项的规范文本样式、办理用途等进行公布公开。

  例如,成都市卫计委在《保留清单》中,保留了两项可要求村(社区)开具的证明事项:经济困难证明,以及婚育情况证明。近日,成都市卫计委已在官网进行明确,要求开具的“经济困难证明”,专门用于“申请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婚育情况证明”,则只用于“计划生育家庭城镇奖励扶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奖励扶助;病残儿医学鉴定”。

  “这就为我们为民办事和服务提供了依据”,新华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以往,许多莫名其妙的证明,社区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具的资格,如今有规可依了。

  社区

  很少再遇到“奇葩证明”

  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人来开

  5月4日下午,督院街社区的彭主任在办公室整理之前为居民办理的证明材料。他发现,这一天即将过去,还没有一位居民前来社区开证明。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社区有3000多户居民,5月份之前,每天都会有两三个人来开具证明,“五一之后这几天,一共才开过一个证明”。

  新华社区一工作人员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原来平均每天约有10人来开证明,但“五一”过后,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个。更让社区工作人员欣慰的是,这些天来,很少再遇到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证明”。她介绍,之前,很多居民前来开具的证明,社区也很难核实其真实性。但为了不让老百姓犯难,同时也为证明的真实性负责,社区很多工作人员要花大量精力投入到办理证明事项上。

  她记得,自己曾遇到一个老人来开证明。老人摔伤了腿,去办理保险业务时,被要求出具社区开的“意外摔伤证明”,证明他不是故意摔伤,而是意外事故。

  “我们不开这证明,老人就没法办事,可社区又如何为这个证明的真实性负责呢?”她说,社区工作人员只能通过走访老人的邻里,以及让老人详细描述摔伤经过等方式,尽可能调查和佐证。

  但《保留清单》出炉后,“这既是给老百姓办事畅通了渠道,也是给社区大大减了负”。

  无犯罪记录证明、居住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社会实践证明……

  这些证明 都被“砍”了

  从313项缩减至15项,到底哪些证明事项被“砍”掉了?

  福字街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经常遇到居民来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婚姻状况证明”都没有了。新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居住证明”、“收入证明”都没了。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曾经学生一放假就扎堆到社区开具的“社会实践证明”也被取消了。

  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11项被清理取消的社区证明,其中包括适龄儿童入学证明、社会实践证明等。

  在各地中小学布置的寒暑假作业中,社会实践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成都的学校也不例外。督院街社区、广福桥社区等多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每到假期,常会有学生家长来社区给自己孩子开具“社会实践证明”,然后交给学校,“不少学生都没有真正实践”。

  对于取消这一项社区证明事项,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未硬性要求学生要在社区实践和开具证明,但以往许多学校在考评学生社会实践时,对社区开具的证明是认可的,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社区实践。该负责人表示,社会实践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但不该由社区对此负责。这项社区证明事项虽然取消,但学生的社会实践正朝更专业、更实际的方向发展,“成都市已建立越来越多的学生实践基地、场馆等,也正在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

  那么,大批“证明事项”被清理后,后续又该如何跟进?

  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加快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健全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大数据库。此外,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就村(社区)的证明事项建立了退出机制。市卫计委就在有关文件中提出,对于未纳入《保留清单》的村(社区)证明事项,有关处室将清理依据文件,对应自行废止的条款进行废止等。

  成都商报记者 王

  

  • 上一篇:“皮卡丘爸爸”手机被“打爆” 孩子血小板不愁了
  • 下一篇:"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5月17日至21日在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