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体和个人公益林管护,划出不低于20%的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
关注
“五一”过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柏香村的贫困户张华平,就要再次上岗了,他的工作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
整个马边县,和张华平一起上岗的生态护林员共有1728名,今年财政支出将达830万元。记者了解到,省林业厅给马边县下达的岗位指标是每年270名,对应的省级财政资金是每年130万元。
多出的岗位名额以及对应开支,是从哪里来的?
□本报记者 王成栋
强生态抓扶贫两不误扩大生态护林员选聘
“超出财政支出的部分,用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进行补贴。”谈及资金的来源,马边县林业局局长立克浩茂介绍,马边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享受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
截至去年底,马边县森林覆盖率达55%,全县林业用地为246.19万亩,国有管护林40.18万亩。换言之,仍有大批集体和个人公益林尚处管护真空状态。因此,马边县决定,从今年起,每年从国家划拨的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中,按不少于20%的比例用于选聘生态护林员。今年,马边县可获得的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约为3500万元,用于生态护林员的,则有700万元。
资金有了,又该如何选聘?当地按照“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思路,明确将选聘范围限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内,同时,采用一年一聘的方式。具体到每个区域,则根据全县20个乡镇、119个村(社区)集体公益林面积、贫困人口数量、集体林地规模,按5∶3∶2的测算比例标准,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选聘过程中,群众自愿申报,每个选聘的环节都有乡镇、村纪检干部参与监督。
“这样一来,扶贫更精准,政策红利覆盖面也更大。”立克浩茂说,为提升生态护林员的专业技能,马边决定,每年对生态护林员进行两次业务培训。
弥补管护力量不足并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
去年底,张华平首次成为生态护林员。柏香村村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村里乱砍树的人少了。“以前到了冬天,大家都想去村里的集体林(集体公益林)砍点柴。现在有人管了,就不敢了。”村民张林平说,一个生态护林员,远胜以往村干部们在广播里“吼破嗓子”。
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表明,生态护林员的设立,最大程度弥补了既有森林生态资源管护力量的不足。去年11月首批生态护林员上任以来,马边各生态护林员累计开展生态护林、防火防盗、禁止乱砍滥伐法律法规宣传1.5万人(次),阻止乱砍滥伐178人(次),防火防盗98起,为国家挽回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309万元。
“这也是我们今年决定扩大规模的原因。”谈及扶贫成效,立克浩茂没有直接回答,他翻出了工资发放表:首批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4800元。按照现行标准,这个收入水平,1位生态护林员至少可带动1.5人稳定脱贫。
马边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当地将酌情考虑继续扩大生态护林员队伍,以争取覆盖更多的贫困户。而对于生态护林员普遍关心的岗位退出问题,前述负责人透露:除非护林员本人或家庭成员有其他稳定的、可以确保不返贫的收入来源,否则不会考虑让人“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