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牢记总书记嘱托 深学笃行“四向四做”

时间:2017-09-28

  编者按

  去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近一年来,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遵循,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学笃行“四向四做”,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9月27日,省记协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座谈会。会上,省内部分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和采编一线代表立足岗位实际,畅谈学习体会。本报采撷发言精华,以飨读者。

  坚定践行“四向四做”

  锻造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铁军”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陈岚

  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标杆,为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习贯彻“11・7”重要讲话精神,党报集团的新闻工作者要从时代性认识新闻工作者的新使命,从创新性认识新闻工作者的新标准,提高站位、立足岗位,坚定践行“四向四做”,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锻造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铁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坚定主心骨,政治上成为“明白人”。政治坚定,爱党、护党、为党,是新时期党报集团人履职尽责的生命线。我们要自觉持续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正确政治方向成为党媒高扬的旗帜引领和鲜明的报道底色。

  唱好重头戏,舆论上成为“压舱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求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紧跟时代。只有舆论导向与价值取向同频共振、新闻追求与审美追求相得益彰,新闻舆论工作才能做到有根不虚浮、有道不乱语。我们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主题主线总基调”来“定向定调定氛围”,抓住关键点,突出时度效,主动设置议题,有效影响受众。

  适应融合期,业务上成为“全挂子”。在深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努力向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提升。一方面提升融合生产、全媒传播的能力,不断激发开放互联、创新创造的基因。一方面增强对生产优质内容的自信和自觉,坚持专业主义,不断磨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要素的整合、对新闻品质的追求。

  强健精气神,作风上成为“排头兵”。“实”是源头活水,“严”是清风正气。我们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扎扎实实转作风改文风,在“实”和“严”上交出合格答卷。一方面深化“走转改”、坚持“短实新”,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一方面对照高标准新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净化舆论环境,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采编有序、刊播安全。

  践行“四向四做”

  打造第一政务新媒体矩阵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简文敏

  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性文献,为我们川网集团深化改革、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坚持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打造第一政务新媒体矩阵平台。川网集团把“四川发布”政务新媒体矩阵作为落实四川“互联网+政务”的重要抓手,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务信息,把政策方针权威信息转化成老百姓的语言、转化为生活中的细节、转化为百姓有所共鸣的新闻现场,把网上群众路线贯穿权威发布始终。

  我们坚持贴近主流声音,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平台政务功能。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坚守媒体的党性原则和社会责任,把正确导向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确保新闻媒体始终为人民服务。我们把“四向四做”融入到报道工作中,快速反应,政务新媒体当好权威信息源;舆论引导,政务新媒体要作“定海神针”;温馨便民,政务新媒体联动排忧解难;暖心瞬间,政务新媒体传递温暖正能量,全省政务新媒体共同打造有速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新矩阵。

  我们坚持强化团队素养,做好政务新媒体运维工作。与一般媒体不同,政务新媒体作为党政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政务信息公开、与民互动交流的媒介平台,其编辑工作人员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的员工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为此我们一直把“讲政治、守规矩、强学习、勇创新”作为团队打造的目标,不断加强编辑人员的培训培养,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养、政务认知素养、新闻传播素养、舆论引导素养等。

  我们坚持创新宣传思维,逐步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川网集团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利用互联网优势,不断拓展与网民互动交流的新渠道,用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抢占网络新闻的舆论制高点,提升集团在新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引导力。

[1][2][3][4]下一页 尾页

  牢记使命坚定立场

  全力做好导向管理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唐劲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既是新闻工作者崭新的职业标杆,也是我们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精准把握的重点要义。

  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面对大是大非问题要始终做到立场像磐石一样坚定、态度像旗帜一样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确保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为传播主流声音、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我们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政治立场坚定。以坚持党媒姓党为根本原则,通过台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结合典型宣传事例进行深入剖析、认真反思,督促各级把关人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导向正确、不出差错。

  我们健全宣传引导工作机制,确保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心工作宣传、重大主题活动宣传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统筹指挥机制,在宣传策划工作上,实现资源整合、调度统一、融合联动、策划精准、指挥高效。着力推进实施“中心工作宣传质量提升工程”,创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视听技术、影像虚拟等融媒体手段,切实提升中心工作报道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我们狠抓采编队伍建设,确保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台里精心编制了《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采编手册》,对全台采编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组织考试。同时健全和完善栏(节)目创新的管理流程、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推进我台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常态化。持续在新闻采编人员中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强化采编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强化认识真学真做

  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眉山日报社编辑中心编辑 严丹玫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为我们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准则。我们必须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引导舆论走向,以我之洞见,解人之疑惑;勇做黄钟大吕,以我之声音,聚人之共识;传播核心价值,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

  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名一线的编辑,我认为要在新闻实践中强化认识、真学真做。夜班编辑是报纸出版前的重要关口,报道失实是报纸的大忌,其后果不可低估;用错词义则会使人啼笑皆非;在关键词语上的差错则有可能引发政治事故。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的要求,必须严把政治关,以“四向四做”为践行标准和具体要求,在编辑工作中坚持“严、细、深、实”,执行规定要严格,工作过程要细心,研究问题要深入,解决问题要扎实。

  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步,是新闻工作的显著特点。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不断学习是对编辑最起码、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去年,我还在记者岗位时,看到了眉山日报有一组由编辑中心主任吴晓斌策划的走访边界村系列报道。这组稿件采访了眉山市位于正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边界村,展示当地的发展变迁,并通过实地走访,把脉发展,配发言论,以期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在感慨稿件质量的同时,我也敬佩编辑中心主任带领全部门编辑走基层的精神。从策划的精心到采访的用心再到写稿的细致,让编辑们迈开了步子、走向了基层。不仅记者永远在路上,编辑也永远在路上。

  如今,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新编辑步入岗位或即将步入岗位。我相信,只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把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就一定能找准方向、发挥作用,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坚定新闻理论自信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魏鸣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11・7”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更是指导新时期我党新闻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强大思想力量中,坚定新闻理论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非凡理论勇气。举旗定向,笃定前行。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我们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

  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强大指导力量中,坚定新闻理论自信,坚持正确舆论取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面对传媒格局深刻变化,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如何真正有效地提升舆论引导力,我认为应具体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能力、热点问题的解读能力、原创新闻的采制能力、重大社会问题的调研能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反应能力等五种能力。

  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强大实践力量中,坚定新闻理论自信,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处理好“新闻理想与业务提升,业务提升与创新发展,创新发展与自我完善”三个关系,准确把握好高度、深度、速度、尺度、温度这“五度”,着力提升新闻队伍能力建设水平。

  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强大生命力量中,坚定新闻理论自信,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论断深刻揭示了新闻的生命源泉在于人民。在此指引下,我们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践行“走转改”精神。我台目前正在播出的《喜迎十九大,藏区万里行》《名主播四川行》大型新闻行动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强化使命担当

  推动传播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李少军

  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四向四做”的新要求,在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学习热潮。成都传媒集团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四向四做”,切实履行“48字”职责使命,努力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我们坚定立场,把准方向,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目前,成都传媒集团所属各新闻单位实现了党委会对编委会的全覆盖,从制度上确保党委领导在舆论工作中全贯穿、全覆盖。同时,强化各媒体负责人和采编人员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精神的学习把握,不断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管理。当前,我们正把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我们坚持引领时代,把好导向。今年7月,我们在全集团所有媒体单位开展“媒体责任坚守与价值追求”全员学习教育活动。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坚持正面、正确、正能量为追求,积极发挥好解疑释惑、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舆论引导作用。

  我们着力提升水平,树立志向。面对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我们努力推进媒体转型创新,着力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强化全媒人才培养。坚持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目前已形成时政新闻、财经资讯、生活服务和数字娱乐四大新媒体矩阵,涵盖14个网站、14个客户端、40个微博、60多个微信和视频直播等主要产品形态,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新媒体产品格局和生产组织格局。

  我们坚持心系人民,端正取向。集团深入开展“走转改”,各媒体负责人带头,引领和指导记者坚守媒体人初心;坚持“三贴近”,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广大群众,努力强化柔性传播;坚持创新求变,努力把“大主题”转化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小场景”,把“大道理”转化为群众爱听爱看的“好故事”。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弘扬长江精神

  不负党媒使命

  内江日报社副总编辑 罗显吉

  作为“新闻巨子”范长江家乡的新闻人,近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报社实际,积极开展争做“范长江式新闻工作者”活动,努力在坚持导向、创新发展、媒体融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着力服务大局,坚持正确导向不动摇。内江日报社始终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局中行动,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科学有序抓好报道策划和组织实施。

  着力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不守旧。面对国内纸媒经营业务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我们在内外两个方面大做文章,充分发挥党报的各方面优势,挖潜力、激活力、增动力。在内部,全面深化报社体制机制改革,制定26个配套改革方案,构建起了一套更加科学、完善、有序的运管体系,进一步激发了报社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外部,将多元化发展作为报业的主攻方向,在会展经济、创意设计、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经贸活动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着力强基固本,坚持媒体融合不停步。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我们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搭建平台、再造流程、创新机制、跨界运营,多点发力抢占“三块屏”(以PC端为主的电脑屏、手机为主的移动屏、以电子阅报系统为主的户外屏)。目前,报社已基本形成了“图文+音视频”的多媒体传播,“报纸+电脑屏+移动屏+户外屏”的全媒体格局。

  着力培训提升,坚持队伍建设不松懈。我们始终围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队伍的目标,常年坚持对全体从业人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有效帮助采编人员克服“本领恐慌”,开阔从业视野,增强发展技能。我们持续深入开展“走转改”,使新闻工作作风得到切实改进和加强。

  学习讲话精神

  在岗位中践行“四向四做”

  阿坝日报社记者 尤莉

  借这个机会,我想通过分享自己在基层的采访经历,谈一下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认识和体会。

  2013年,我加入阿坝日报社,第一个月就遇到人生中的第一次抢险采访――“7・10”汶川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报道。说实话,一开始心情很不安,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大事件。在草坡乡采访,让我的记者生涯有了一次准确定位。当时,前面发生山体塌方,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往外跑,但有两个身影,提着相机,却往反方向逆行着,他们是我们报社的两名记者。那一刻,我懂了,这就是被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时间已过去4年,我也从传统媒体岗位转到阿坝日报新媒体,在这个部门,要求我们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平台,发布我们阿坝州的最新动态。前段时间发生九寨沟地震,我也赶往了前线,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快速、准确地发布了灾区实情。

  在一线,我们记录着民兵24小时奋力抢通道路、记录当地群众不顾自身受灾为游客提供食宿、记录美丽护士挺着大肚子为患者治疗,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记录到我家的受灾情况,我本身就是九寨沟县漳扎镇的人。在灾区采访的五天,我没来得及回家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在“11・7”重要讲话中提到过,要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在灾区,我和同事们,一天奔走多个村寨、采访无数当地群众、相关人员,正因为有了我们的宣传引导,让周围县市很多志愿者在政府的统一调配下,积极参与到救灾工作中,受灾群众也看了我们加油打气的报道,也变得更加坚强。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不管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对职业记者的需求不会削弱,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四向四做”要求,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原标题:牢记总书记嘱托 深学笃行“四向四做”

首页 上一页[1][2][3][4]
  • 上一篇:天路修到家门口 藏区生活更幸福
  • 下一篇:奋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 全面夯实治蜀兴川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