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深圳5月13日讯(记者 江瑶摄影报道)2017年5月13日,深圳文博会现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尘埃落定》作者阿来携三本新书出席新书签售会,并围绕新书《大地的阶梯》《狗孩格拉》《阿古顿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从故乡谈及童年、自然,并现场分享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故事,作家的精神原乡与创作的关系。
嘉绒:阿来文学创作的原点
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嘉绒藏族的分布区域之一。在阿来的作品《大地的阶梯》里,阿来这样解释自己的故乡。“单就纯意义学的观点而言,嘉是汉人或者汉区的意思,绒是河谷地带的农作区。两个词根合成一个词,字面的意思当然就是靠近汉地的农耕区。”
今天,阿来用1个小时的时间为深圳市民带来一场关于故乡和童年、自然的分享。在分享中,阿来多次提到这片充满了异域风景的藏地山乡,因为它不仅是阿来出生和长大的故乡,更是他文学创作的原乡。从早期的诗歌创作(集中收集于《阿来的诗》),到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再到非虚构作品《瞻对》,乃至一系列短篇小说集(见于《行刑人尔依》《奔马似的白色群山》《少年诗篇》等),阿来的作品多是以故乡作为背景或叙事对象,并积极从藏族民间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创作灵感。
精神原乡的意义不仅在于题材的供给,更在于情感的厚度。阿来说:“小说的深刻是情感的深刻。当我的情感空空荡荡的时候,我自己都没有深度的时候,我是一个干涸的湖底,还能给别人讲故事吗?不可能。”
1996年,阿来离开生活了36年的阿坝高原,来到成都。 “对于我亲爱的嘉绒,对于生我养我的嘉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存更多美好的记忆。”而为了写作《大地的阶梯》,阿来再次漫游故乡大地,从空间与时间上展开了对嘉绒的回望与审视。
本次阿来带来的三本书分别是《大地的阶梯》《狗孩格拉》《阿古顿巴》,三本书的创作故事在阿来的讲述中徐徐展开。
《大地的阶梯》:对故乡的回望与审视
1999年,为了写作《大地的阶梯》,阿来“再一次漫游故乡大地……再次梳理地方历史,再次寻求自己与根植其中的大地与群族的关系”。他以一个行吟者的视角,从拉萨出发,沿着大渡河上游向东行走直至马尔康,介绍了沿途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诸多方面,并穿插大量自己旧年在这片嘉绒文化区的行走记忆,展现各地在时代洪流中的变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
本书可说是对《尘埃落定》在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一个补充和细化。书中有绮丽的山川风光,有奇特的风土人情,更有无奈的历史变革。作者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描绘出该地区曾经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画卷,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该地区当下和信仰并存的最直接的生存现实问题。
《狗孩格拉》:底层少年的诗意与悲剧
成人文学作家写儿童文学,这种跨界写作已经成为近几年来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著名作家曹文轩就认为,二者“在文学的基本面上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写儿童文学的时候,必须想着自己所要遵循的也是一切文学应该遵循的规则……我更希望做的是转过身去回望我走过来的路,把以往的生活变成写作资源”。阿来的写作,也同样是基于这种回望姿态来书写少年时代的。
需要提及的是,《狗孩格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作,它是四川文艺出版社在梳理阿来作品时的重要发现和创意策划。出版社认为,阿来作品系列中屡次写到少年格拉的故事,如短篇《格拉长大》《欢乐行程》,长篇小说《空山》中的《随风飘散》一节,如果将这几篇零散小说连缀成整体,或许会成为一部人物鲜明、意蕴深厚的 “新作品”。相比于《三只虫草》的“阿来首部儿童文学作品”,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间甚至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与《尘埃落定》处在同一个创作期,应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阿来首部儿童文学作品”。并且,这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少有的反映藏族儿童生活画卷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一个叫格拉的私生子的悲剧性命运。从格拉母亲如何流落机村、格拉的出生、童年趣事、纯真友情、遭受诬陷,直到格拉之死,小说展现了这对母子的苦难生活、生命韧性以及机村人的世俗观念和人情冷暖。与《尘埃落定》的创作路数类似,这本书以写实风格为主,情节构设带有一定的魔幻色彩,灵动诗意的叙述中又满含对生命苦难的悲悯情怀和人性善恶的审视。
《阿古顿巴》: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
《阿古顿巴》是一部围绕藏地传奇主题结集的阿来短篇小说集,选入了《阿古顿巴》《少年诗篇》《野人》《宝刀》《银环蛇》等七篇小说。这些小说创作偏重于从藏族民间资源中获取灵感,如民间故事、奇异传说、风俗物产等,情节偏重于传奇性、趣味性,其中对藏地人民的生活观、对藏区自然环境和社会文明变迁有着独特的描写。
比如《阿古顿巴》中的主人公,在西藏就是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慧人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藏语方言中,有无数的老百姓不断地添加着,丰富着这个人物的故事。关于创作动机,阿来在《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一文中说,“(但是)在所有的故事中,都没有关于阿古顿巴形象的正面描写。这一切促使我开始想象他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出身,什么样的经历,更主要的是,他因为什么获得了那种觉悟。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写出了那个短篇小说。”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