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四川德阳:改革破难关 创新促转型

时间:2017-04-12

  本报记者 钟华林

  8.4%,这是四川德阳市2016年的GDP增幅,位列四川第三。纵向看,上次德阳GDP增幅位列全省前三还是23年前的事;横向比,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疲软态势,对德阳这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一成绩来得殊为不易。

  德阳因“三线建设”而建市兴市,国家先后在这里布局了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重大装备企业,先后研制生产了一大批“国之重器”,为国家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过“重”的经济结构,给当前德阳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为此,德阳通过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创新促转型,以开放促合作,以服务强保障,帮助企业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方面突破瓶颈,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

  中国二重成功扭亏脱困是德阳全面创新改革的经典案例。前些年,二重被三“重”压得喘不过气:债务沉重、人员包袱重、亏损严重。德阳市成立了二重改革领导小组,打出主动退市、司法重整、分流冗员等一套改革组合拳,使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90%以下,金融债务结构得以优化,债务风险得以化解。

  分流冗员是改革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二重通过实施提前退养、离岗休养、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措施,先后分流职工5300余人;另一方面,德阳市通过组织专题用工对接、提供公益性岗位、鼓励支持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促进分流人员再就业。改革后的二重焕发出勃勃生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8.12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5.25亿元,成功扭亏增盈。同时,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完成了我国首套自主设计的尺寸最大、质量要求最为苛刻的CAP1400核电汽缸等产品,竞争力大为提升。

  德阳还与相关方面共同出资设立了高端智能制造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五大产业领域,通过实施“互联网+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工程,使企业转型之路更加顺畅。

  东方汽轮机的技术团队,成功创建国家唯一自主知识产权重型燃机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研发的50MW重型燃气轮机,将填补国内核心技术空白。东方电机加紧建设的“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可以使智能化率达到83.3%,生产效率提高20%,技术准备时间缩短25%以上,交货周期缩短20%以上,重大装备的成套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德阳,围绕装备制造业,先后诞生了众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关联度很高,但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平台。针对这一情况,德阳联合第三方共同建设并推广运营“德阳装备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在“工业云”平台上,各家企业可享受到共性服务、供需协作和资源共享,众多企业通过“工业云”由一叶叶“孤舟”联成了“航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目前平台已入驻1500多家企业。

  转型升级关键在人才,德阳市从基础人才和高端人才两个方面着手,帮助企业破解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年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另一方面,出台创新领军人才政策,设立4亿元专项基金,对来德阳创新创业团队给予资金资助。同时,制定出台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激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研发。

  原标题:四川德阳:改革破难关 创新促转型

  • 上一篇:老兵走好 绵竹百岁抗战老兵蒋济国辞世(图)
  • 下一篇:打通生命线 飞龙峡旅游快速通道明年试通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