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5年时间 义务培训10万新型农民

时间:2018-03-05

在昨晚举行的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上,67岁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有些遗憾,今年“两会”,他只提了6份提案,比往年少些。但一旁的副总裁李建雄向记者们“报料”,其实,这几个提案来得并不容易。调研、讨论、筛选……前前后后经历了几个月,在几十份备选提案中,才最终确定了这6份。

1993年,刘永好还是两会“新人”。当时,在人民大会堂里,他代表民营企业家作了“私营企业有希望”的主题发言。今年是他参加“两会”的第26个年头,其中21年是政协会议、5年是人大会议。

谈及自己这26年来的“两会”感受,刘永好挺了下胸,将双臂平放在桌上。他说,这些年自己提出的一百多份议案、提案或者建议,绝大多数变成了“红头文件”,“很欣慰。”

现代农业、扶贫、民营企业……刘永好直言,无论多少议案、提案或者建议,这三个领域都是他关注的重点。今年,刘永好的“两会时间”,又要为这三个领域鼓与呼了。

谈产业扶贫 /

输血式扶贫

不能根本解决贫困问题

在沟通会上,刘永好甚至当着各大媒体的面,将儿时困窘的家境和盘托出。

“小时候很穷,家里五个兄妹,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20岁以前,我几乎没穿过鞋……”

这样的经历让刘永好知道,贫穷对于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1994年7月,在四川凉山考察数日后,他决定投资1500万元建厂。如今,当年的贫困户早已脱贫。

今年“两会”,刘永好将提交《关于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的提案》。

刘永好认为,脱贫攻坚,重点在“三农”。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现代化农业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来川视察调研,与贫困地区群众共商脱贫之策,不仅要求我们要立足眼前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能够长期稳定致富;还要着眼长远,加强人才培养和招财引智。这为我们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指明了方向。”

如何扶贫?刘永好说,实践表明,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有三农产业优势的龙头企业利用产业链资源,以适合不同地区发展的、有特色的项目作为为贫困群体提供长期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项目,这是实现“造血”式脱贫的有效模式。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阶段,越往后难度越大。”在这份提案中,刘永好道出了他对现实的认识,“现在亟须脱贫的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这些地区的致贫原因很复杂,单单依靠传统输血式扶贫、单纯发展一两个增收的产业项目,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而是需要立体化、全方位的一整套帮扶方案或体系。”

刘永好将这种模式总结为“1+1+1+N”模式:第一个“1”是龙头企业带动;第二个“1”是地方政府参与,包括村集体;第三个“1”是银行,以及其他一些愿意参与扶贫事业的主体;“N”就是N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参与。

他透露,未来几年,新希望集团将在凉山及其周边地区投资20亿元,至少养超过60万头猪。

谈乡村振兴 /

关键还得看人

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沟通会上,刘永好多次强调,政策有力,资金到位,无论是扶贫或者乡村振兴,关键还得看人,尤其要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因此,他还将提交《关于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的提案》。

刘永好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小、散、乱”的特征依然显著。由于收入等因素,“近年,大量农村青壮年放弃家中农田选择进城务工。”同时,“大批农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农业收入较低,而转行从事城市产业,这对农业技术人员本来就缺乏的格局,更是雪上加霜……‘劳动力空心化’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

在刘永好看来,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人才是关键,是亟待解决的最重大事情之一。而有文化、受过培训、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刘永好眼中的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去年就已提上了刘永好和他的新希望集团的日程。

刘永好透露,新希望集团将用5年时间,义务培训10万名新型农民,“为此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已经在实施了。”

同时,他建议,国家研究、制订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类大中专毕业生重返三农领域,创造条件让正在接受培养的农业人才回归农业和坚守农业。此外,应制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计划。成都商报记者 王春

  •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建议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 让环境失信企业处处受限
  • 下一篇:四川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推选王东明为团长 尹力等为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