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四川答卷:
发展的支撑在协调,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正确处理好全省布局与重点区域、产业与城镇、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协调发展,不仅决定着发展的速度,也决定着发展的质量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重大部署点与面协同、城与乡互动、产与城融合、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协调发展新姿态
发令枪响,运动员飞身而出,10多秒后,新的世界冠军诞生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现场的那一幕,多少年后还留在人们心中。
起跑、跨栏、冲刺……各个单项指标都不是世界第一的刘翔,却成为最终胜利者,背后的奥秘其实简单:协调、均衡。
大道至简。体育场上的规律,在国家前行进步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协调发展,不仅决定着发展的速度,也决定着发展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
如何让协调成为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央出题,四川作答。
对比中看紧迫。相比全国,四川不平衡不协调的基本省情突出。
从经济总量看,2012年,成都市实现GDP总量8138.94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34%,高于第二名城市总量6倍以上;从城乡差别看,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0∶1;从“两化”互动来看,2012年,四川的城镇化率还不到4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盆周山区贫困问题突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尤为艰巨繁重。
落实中看担当。
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重大部署。
其中,“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方向已定,脚步铿锵:推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4年多来,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天府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加快推进……
推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4年多来,“双七”“双五”产业强力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如火如荼……
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等重要部署落实落地。
几年来,四川专注发展定力,交出一份靓丽答卷。
看区域发展:成都GDP突破万亿大关,15个市州GDP过千亿,112个县(市、区)GDP超百亿元,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底部基础不断夯实,多点多极竞相发展的态势总体形成。
看城乡统筹:“四大城市群”建设、“百万安居工程”“百镇建设行动”成效明显,百万人口大城市增加4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2%,平均每年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超百万,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6万多个。
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伴随着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好,文化小康建设成效明显。点与面协同、城与乡互动、产与城融合、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1][2]下一页 尾页协调发展里程表
2012年
6月
首届“身边雷锋时代榜样――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公益评选活动启动
12月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发展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2013年5月13日至14日,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在成都召开,提出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过去4年间,随着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全省各地发展活力被全方位激发,区域发展版图被重塑,多点多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总体形成。“经济热点正从核心向外围扩展。”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认为,随着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明显而深刻的改变,尽管成都一城独大的地位还难以撼动,但一城独快的格局已经改变,各经济区、各市州的发展积极性已经被激活,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将更加趋于均衡。
2013年
3月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批
5月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对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出重大部署我省启动“百镇建设行动”
7月
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在全国首个针对农民工提供专门住房保障我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9月
我省提出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
作为我省率先全面实施城镇落户“零门槛”的城市,2012年泸州在全国首创公共户口落户政策,规定在本市就业、就学等有合法稳定居所、合法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但无房屋产权者均可落户。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文,泸州跻身我省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近两年,泸州累计有6.7万余人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同年,除成都市外,我省首次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规定只要有住房(含租赁)或有基本收入或有投靠对象,即可实现全家及直系亲属的“零门槛”迁入,居民只需要提前在网上填好基本资料,再到入户地的户政网点花十来分钟办理相关手续就能实现在城镇落户。
2014年
1月
启动“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10月
国务院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标志着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
11月
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首次全面放开全省(除成都市外)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
12月
我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GDP过百亿的县(市、区)首次突破100个
GDP过百亿元的县(市、区)首次突破100个
2014年,我省GDP过百亿元的县(市、区)首次突破100个。过去4年,GDP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县(市、区)数量一路上扬,到2016年已达112个;其中超过300亿元的县(市、区)由2012年的17个增加到2016年的33个。更为令人瞩目的是,2015年成都龙泉驿区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功迈进“千亿俱乐部”的县(市、区)。与此同时,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崭露头角,多点多极支撑的基石更加牢固。
2015年
5月
四川美术馆新馆开馆,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美术馆
7月
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9月
四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郫县敲响“第一槌”,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
12月
眉山和广安GDP超千亿,我省GDP超千亿的市州至此达14个,全省三分之二的市州迈入“千亿俱乐部”
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4年10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这标志着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设立并建设好四川天府新区,对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子、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成都作为首位城市一马当先。2014年,成都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此后两年又连跨两个千亿台阶;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首位城市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2016年
4月
中央实施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9月
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省首次编制印发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
12月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
成都平原经济区GDP总量迈过2万亿元大关,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双双迈过5000亿元大关。全省GDP“千亿俱乐部”成员增加至15个
丝路展观众破百万
2017年4月6日,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观展人次突破百万,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这在国内同类展览中十分罕见。从去年12月27日启幕到今年4月10日圆满落幕,展览期间,还配套推出22场“丝路之魂”系列免费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相关专业泰斗级大师主讲,涉及丝路的历史地理、绘画艺术、文化人物等,场场爆满。丝路展的成功举行,既是一次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成功试水,也是一场有“获得感”的文化惠民工程,还是一次见证“开放度”的文化自信提升。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梁现瑞 陈岩 罗之 熊筱伟 吴梦琳 曾小清
首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