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

时间:2017-05-24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白桂斌 摄(资料图片)

  成都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线突破100条。 本报记者 郝飞 摄(资料图片)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5月12日,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首批东风标致5008后桥横梁搭乘中欧班列,从法国远道而来,最终抵达位于中法成都生态园的神龙汽车工厂。

  党的十八大以来,准确把握全球开放大势和四川历史方位,我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高标准搭建双向合作平台,改革与开放并举,内陆开放高地正加快崛起。

  □本报记者 曾小清

  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我省启动实施“251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又相继开展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和“千企行丝路”活动,带动千家企业走向“一带一路”。

  两年来,四川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开放合作领域更广阔、层次更高。

  引进来――33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935家,实际到位外资超过70亿美元。

  走出去――截至2016年底,四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新增65家、总数达250家,同比增长35%;四川谋划、储备、在建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国际经贸产能合作项目达100余个、涉及金额近4000亿元。

  连接世界的通道也加快挺进。驰骋于亚欧大陆间,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今年开行目标将达1000列以上。

  推动高端合作高水平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欧绿保集团与德阳企业签约,将共同建设产业园项目。

  一年前,在中德经济论坛促成下,成都天翔环境与德国欧绿保集团签订超30亿元的资本合作项目,北京签约的项目,是去年合作的再深化。

  在这些国家间合作平台和机制推动下,先进发展理念、技术、人才、项目正加快在川汇聚。

  在“平台+园区”“政府+机构+企业”的创新模式下,成德绵产业带规划已完成,中德创新产业合作核心园区在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揭牌;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全面融合。

  高位推动,国际合作渐入佳境。

  积极构建国际化开放机制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首月,新增企业近2000户,吸引资金250多亿元,发展新红利已显现。

  以2013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意见》为基础,2016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出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意见“29条”――

  降门槛、宽领域,四川外资准入全面进入“备案+审批”时代;创新内外市场联动拓展机制,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三年累计促成川货交易超2万亿元。

  今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并争取到投资贸易、金融创新、营商环境、协同开放等领域159项改革试点任务。

  • 上一篇:"空中丝路"见证并推动 世界500强在川版图持续扩大
  • 下一篇:授信570多亿元 助力四川省16个贫困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