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听党代表谈“新”】李晓燕:当好基层“领航员” 引领群众脱贫奔康

时间:2017-05-26

李晓燕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6日讯(川网集团省党代会报道组记者 熊强 胡旭阳 摄影报道) “作为农村基层党代表,看到群众找到了脱贫奔康的路子,逐步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我代表乡亲们,由衷地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5月24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巴中市巴州区金碑乡洪流村党支部书记李晓燕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非常激动。她表示,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领航员”“引领者”作用,她责无旁贷。

  脱贫攻坚“新变化”:感谢党的好政策

  金碑乡洪流村地处偏远的大巴山深处,面积3.74平方公里,有368户1200多人。2014年,该村精准识别62户227人贫困人口。李晓燕告诉记者,此前,洪流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交通不畅,村民收入较低,2014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700元。

  经过2年多的脱贫攻坚,到2016年底,洪流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今,村里硬化道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前,巴达铁路过境并修建了客运站,利用铁路运输线过境优势,村里还大力发展集约、高效农业产业,连片集中流转土地550亩,发展休闲观光现代农业产业,回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投资1000万元,兴办了现代养鸡场和养猪场,建起了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还修建了健身体育广场。李晓燕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的好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的结果。

  今年3月5日,洪流村利用金融扶贫政策与投资商合作兴建的一个养猪场出栏第一批生猪,与其合作的2户贫困户纯收入21万元。还有一户贫困户,妻子双腿残疾无劳动力,丈夫在家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借助脱贫攻坚的春风,他家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了丑柑,同时发展林下产业、巴药种植,如今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于村里贫困户的变化,李晓燕如数家珍。

  摘帽村的“新矛盾”:要确保脱贫不返贫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因户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业等到户产业,实施“万元田”“万元林”“万元水”“万元圈”“万元店”等5个“万元增收工程”,引导和帮助全区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2至3个增收项目,实现年户均项目收入1万元以上,帮助贫困户提升产业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对此,李晓燕有自己的思考,“要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掌握一项适合自己发展、能够持续增收的技术或者庭院经济模式,确保脱贫不返贫。”

  村里脱贫攻坚摘了帽,李晓燕却发现,新的矛盾又凸显了出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贫困户之间的攀比矛盾;二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差异矛盾;三是贫困户与挂包驻帮人员之间的依赖思想矛盾;四是基层干部与非贫困户之间的认识矛盾。”

  “要让所有人认识到,脱贫攻坚不只是针对贫困户,而是针对所有农民群众,要带动大家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共享发展成果。”李晓燕说。

  村支书的“新感悟”:发挥“领航员”作用

  此次参加党代会,听了党代会工作报告,也让李晓燕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她表示,党代会结束后,她将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原原本本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

  在具体工作方面,李晓燕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村支部书记,首要的是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领航员”“引领者”作用;二是强化贫困户“造血”引导,做到政府引领脱贫靠自身的理念,不能两眼向上等靠要,解决部分贫困户的惰性思想;三是着力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凸显的“四个矛盾”,解决干部群众的认识问题;四是做实贫困户培训,增强贫困群众“技术员”功能,示范带动贫困群众主动学、大胆干;五是办好农民夜校,开展“比学赶超”群众大家评,激发贫困群众“战斗员”活力,激发贫困群众守诚信、勤劳干。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上一篇:成都地铁5号线科园站-高升桥站间双线贯通 已17站封顶
  • 下一篇:大学生对话省党代表感言:与其豪言壮语 不如俯身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