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收购点拿到钱后笑逐颜开 富顺宣传部供图 张真德摄影
四川新闻网自贡5月31日讯 (张真德 记者 徐昭磊)近日的一个早上,自贡市富顺县飞龙镇新安村的蚕茧收购点外,背着背篼挑着箩筐的村民已排起了长队。验茧定价、过称付款,繁忙有序;揣着钱往家赶的、背着茧来排队的村民,穿梭不停。场面热闹而充满喜气。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种了将近2亩嫁接桑树,这一季喂了一张半蚕种,收了50多斤蚕茧,起码卖2000多元,今年最少还能喂3季。”年过半百、右臂截肢的低保对象韦光群指着等候出售的装茧背篼说,“不是政府帮助,像我这种残废人做梦都找不到这么多钱。”
2014年,地处边远的贫困村新安村迎来了一位漂亮干练的第一书记,她是定点帮扶单位富顺县农牧局精心选派的畜牧研究生李春枚。
李春枚经过2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向局党委递交一份报告。报告称,该村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十分落后,属农业生产典型的“靠天吃饭”,绝大多数劳力外出,也是典型的老人儿童留守村,全村无稳定经济型产业收入,但有存活较好的“四边桑”300余亩,全村原养蚕户达90%以上,由于技术停留在70年代,蚕茧质量差价格低无利可图,现养殖很少,建议大力发展蚕桑养殖脱贫。
富顺县农牧局研究决定,李春枚主体负责脱贫攻坚常务工作,另选派蚕桑中心主任、农技师朱德高驻村专职发展栽桑养蚕,把蚕桑产业作为该村精准脱贫突破口和持续增收奔小康抓手,全力实施产业扶贫。
村民在家里养蚕 富顺宣传部供图 张真德摄影
“我原来住的(房子)都没得,更没法养蚕,农业局的领导前年叫我养蚕子,还送来桑苗,又帮我嫁接,去年还帮我修了蚕棚,准备了养蚕的家伙。”该村1组贫困户范善从示意着手里的钞票说,“我这季喂了1张(蚕种),收茧子39.6公斤,卖了1744元;桑树施了肥长得好得很,今年起码还要喂4张,明年一季能喂2张,穷日子终于到头了!”
到了2016年底,全村300余亩“四边桑”实施了规范的肥水管理和复壮修整,稳定养蚕用种量达400余张,新增“四边桑”200余亩,发展成片桑园500余亩。李春枚大力推广的小蚕共育和自动上簇养殖模式,让农户实现省力、省心、增效养蚕的同时,也使农村闲置房屋得到有效利用,为进一步提高蚕丝质量,增加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势力,为品牌建设打好基础。
“我这季共育小蚕73张收入4380元,养蚕3张收入7015元,全年能养15张,共育300多张,能收入50000元以上。”王多和是该村养蚕大户,承包地除少部分种水稻外全部栽桑,2019年可全面进入高产期,光养蚕就能实现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
据朱德高介绍,蚕桑产业不需要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肥、水、地要求低,还可当年栽种当年见效,粗放管理也能30年持续增收,“只要生产管理达到常规要求,每亩纯收入起码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蚕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每亩纯利润可达5000元以上。”
据悉,新安村已决定今年再发展300亩成片桑园,到2020年,全村盛产桑树面积可达1300亩,努力实现全村年养蚕种4000张以上,产值7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